1.综合题- (共2题)
1.
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
(1)由
构成的物质中
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物质序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 |
微观示意图 | ![]() | ![]() | ![]() | ![]() | |
反应前质量/g | 68 | 100 | 1 | 0 |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y | z |
(1)由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x+y+z=169 | B.y+z=168 | C.(100﹣x):z=32:64 | D.(100﹣x):(y﹣1)=8:3。 |
2.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如图一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
①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_____。
(2)如图二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③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
③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_。
(3)“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三所示:(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①“生命吸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填字母,下同),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②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_方法。
③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A.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
C.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1)如图一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
①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_____。
(2)如图二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③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
③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_。
(3)“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三所示:(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①“生命吸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填字母,下同),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②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_方法。
③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A.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
C.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为气体的是_____(填序号)。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_____。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拓展应用)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的沸点_____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为气体的是_____(填序号)。
A.红磷 | B.铁丝 | C.木炭 | D.硫粉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1800 |
钠 | 97.8 | 883 | 约1400 |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_____。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拓展应用)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的沸点_____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3.单选题- (共13题)
4.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6.
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X,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质量比为甲:乙:丙=23:17: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丙属于单质
B. 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 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
D. 甲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A. 丙属于单质
B. 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 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
D. 甲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7.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 +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4Ag+2H2S +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 B.X的化学式是Ag2S |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
8.
将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研究,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各组答案中按一定依据分类正确的是( )
A.化合物:蒸馏水、二氧化碳 |
B.混合物:海水、液氧、空气 |
C.氧化物: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
D.非金属元素:氦、硒、汞 |
11.
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
B.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
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
13.
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
14.
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 |
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 |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
D.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
15.
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强调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多开空调 | B.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
C.少开车,多坐公交 | D.用洗衣服水冲厕所 |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试管烧杯等仪器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
B.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高于试管底部 |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比实际偏大 |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时的质量为5.00g |
4.实验题- (共1题)
17.
实验室中分别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写出甲所指仪器名称:_____;组装A装置时,固定试管应在放置酒精灯之_____(选填“前”或“后”)进行。
(2)欲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则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若用该装置收集的氧气也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
(3)查阅资料知,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可用于制取氧气。
方案一:4K2FeO4
2Fe2O3+4K2O+3O2↑
方案二:4 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①若用方案二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选用图F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②下列关于以上两种方案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方案一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方案二更简便、节能
c.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

(1)写出甲所指仪器名称:_____;组装A装置时,固定试管应在放置酒精灯之_____(选填“前”或“后”)进行。
(2)欲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则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若用该装置收集的氧气也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
(3)查阅资料知,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可用于制取氧气。
方案一:4K2FeO4

方案二:4 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①若用方案二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选用图F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②下列关于以上两种方案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方案一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方案二更简便、节能
c.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