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0月)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533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3

1.单选题(共11题)

1.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抗氧化性强B.硬度大C.导电性差D.密度低
3.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酱油B.果汁C.矿泉水D.冰水
4.
下列常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5.
下面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雾B.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硫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紫色火焰
6.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7.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8.
“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9.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上升明显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
10.
化学实验既要严谨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AB.BC.CD.D
11.
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2.填空题(共3题)

12.
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份有关:
(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软_______;(2)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会变浑浊______;
(3)燃烧和呼吸______________; (4)“霓虹灯”通电后发出五颜六色的光_______;
(5)食品包装袋内会充入___________防腐。
13.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回答:
(1)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使用量筒正确读数的方法是视线与___________________.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38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8mL。
(3)给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使用酒精的_____焰加热。
(4)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三条。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14.
工业上用________的方法制取氧气,这一方法属于________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方法:常温分解______(常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或在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加热_____制取氧气或加热_________制取氧气。这三种方法都是_________变化,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实验题(共4题)

15.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
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g 氯酸钾与1.0g 二氧化锰(MnO2)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x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 (CuO)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Ⅰ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Ⅱ中x的值应为______。
(2)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50.0g
1%
0.1g
9mL

50.0g
2%
0.1g
16mL

50.0g
4%
0.1g
31mL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丙用下图d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以下几个实验。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但未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2)图B中红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该小组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做了如图C所示的改进。(提示:二氧化硫可以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无色的亚硫酸钠溶液)。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该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17.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填字母序号),但需在管口放棉花,作用是_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比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通入。
(4)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___(选填序号,从A~D中选)。
18.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在一个门窗紧闭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与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门窗紧闭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氧气的含量比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
(查阅资料)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实验探究)小红用排水集气法分别收集教室内和操场上的气体各两瓶。进行以下探究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教室内气体和操场上气体各一瓶,将 _________分别插入集气瓶中。
教室内的空气体瓶中 :
__________________
操场上的空气体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室内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操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______________
取教室内气体和操场上气体各一瓶,将___________
分别滴入集气瓶中。
教室内的空气体瓶中:
___________________
操场上的空气体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操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
 
(实验结论)小红的猜想是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拓展应用)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时应该注意什么?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