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5461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3

1.简答题(共1题)

1.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必备的语言工具。
(1)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经常出现一些错误,下面是老师收集的错误化学方程式,请改正: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配平是关键,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反应条件已省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某同学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

(1)根据实验目的,该同学必须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
A烧杯的质量
B试管的质量
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后,再将试管中的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烧杯中。反应结束后,天平向右倾斜。该同学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分析了原因后,总结了这样一条规律:用有气体生成或参与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________装置同进行。
(3)反应结束后,烧杯中无固体剩余,则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将剩余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20题)

3.
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只要是不能燃烧和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都可以灭火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4.
新装修的房间常因苯超标而损害人体健康,苯(以R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R的化学式为(   )
A.B.C.D.
5.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都产生,所以在中燃烧生成的物质都含碳元素
B.铁丝、木炭、氢气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既是氧化反应,也是化合反应,因此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6.
下列性质中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能供给呼吸B.氧气支持燃烧C.氧气不易溶于水D.氧气用于炼钢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水
B.3g的碳完全燃烧后,生成了11g二氧化碳,则消耗空气8g
C.只有固体、液体间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
8.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Y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D.W和Z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32:36
9.
小新同学在 S+O2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保持不变,④反应后生成的 SO2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 O2的质量的2倍,⑤参加反应的 S 和 O2的质量比为 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10.
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 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 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     D. 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11.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表示,则(80-48)克表示的质量为
A.生成物MgO的质量
B.参加反应O2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
D.生成物MgO与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和
12.
如图可以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大圆圈可以表示纯净物
B.①表示单质、②表示化合物,两者存在着并列关系
C.②表示化合物、③表示氧化物,两者存在着包含关系
D.②表示化合物,③表示氧化物,两者存在着并列关系
13.
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B.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
14.
如图是一个“水上行走球”的游乐项目,游戏者进入一个充有3m3左右的大塑料球,可以漂浮在水上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影响游戏者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  )
A.球内氧气含量B.球内氮气含量
C.球内水汽含量D.球内气温高低
15.
过氧化氢加热到80℃才有较多氧气生成,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立即生成氧气。采用等量过氧化氢溶液,(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实线表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曲线),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B.C.D.
16.
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他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制取这两种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可能是相同的
B.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收集满这两种气体后,集气瓶都要正放在桌面上
D.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区分这两种气体
17.
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B.C.D.
18.
据中青网报道,在山东东营利津县城附近,不少村民用6米长的塑料袋灌装天然气带回家,不少路人为此举捏汗。路人称,这样带着天然气回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氧气
19.
细心的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加热速度太慢,这时可以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分析其原理(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0.
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仔细观察如图),把火柴靠近管口B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水分子的间隔、质量和体积都增大
B.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C.该实验能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一定不超过100℃
D.B处火柴不燃烧的原因是湿润的水蒸气降低了火柴的着火点
21.
对事故的正确处理能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衣服失火,立即奔跑降温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
22.
2018年1月6日,巴拿马籍油轮“桑崎”与一艘香港货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起火,该船装有13.6万吨凝析油(石油的一种),大量石油燃烧和泄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关于石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主要含有碳、氢元素的混合物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
C.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等产品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石油直接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烟尘等污染物

4.填空题(共3题)

23.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将知识分类整理以形成知识体系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物质的分类知识体系,请你帮他填写完整,并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处的物质类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现在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洁净的空气③铜粉;④二氧化碳;⑤石灰石;⑥二氧化锰;⑦氯酸钾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①③属于________;④⑥属于________。
24.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对地球的环境与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变化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______。
(2)“氧循环”、“碳循环”中的循环是指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氧气、碳单质   B氧元素、碳元素    C葡萄糖、碳酸钙
(3)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图中①④所指过程的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4)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氧气。臭氧是淡蓝色气体,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
①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图,下列关于碳、氧循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能吸收碳的自然资源要有海洋、森林、石灰岩
B绿色植物的作用使自然界中的碳、氧原子总数增加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6)由于人类对化石燃料消耗量的增加和对森林的乱砍伐,使空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________的加剧,使全球气候变暖。
(7)倡导“低碳生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个是________。
2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
(1)煤、石油和___________常被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
(3)木炭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 B.甲酸() C.乙醇(
A.乙酸(
(5)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_______。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5.实验题(共3题)

26.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口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__(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利用二氧化碳的该性质,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
27.
下列实验装置图是八年级化学教材中常见的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水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着重要而不同的作用,请回答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
A装置中水的作用①________,②________;B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C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___。
(2)A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C中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8.
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中,一些常用于制备和收集气体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图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和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用B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时,液面高度应该至少在________处(填“a”或“b”)。
(3)如果用D装置收集,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处(填“④”或“⑤”),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___(填“⑥”或“⑦”)进入。
(4)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
Ⅰ.图F是用“碎碎冰”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来制取气体,药品加入完毕后(药品量如图F),为了使反应发生,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Ⅱ图G是某学校师生对“催化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质量分数为5%的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用细竹棍或细木棍做的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请分析回答:
(1)可观察带到火星的棒香立即________。
(2)写出上述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评价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B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C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D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