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27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1

1.简答题(共3题)

1.
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3个镁离子___________;
(2)n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___;
(3)氯离子__________;
(4)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①硫磺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
②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__________;
③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________;
④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受热分解:__________。
2.
“微观—宏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甲是________;
②在氨气、金刚石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2)根据如图的信息填空:

甲图中所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铝和氧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丙图所示粒子符号是_______。
(3)甲和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若该反应中生成3.2g的丙物质,则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3.
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装置如图)。其中一组同学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图②所示)净化池塘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净化后的池塘水与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四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

(2)实验③中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试管b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试管b中气体的气体是______(填写化学式),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
(3)下图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和质量不变。

(4)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①和③两个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
(5)能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C水的净化    D水的电解

2.计算题(共1题)

4.
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右图为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回答:
(1)该口服液中的锌属于   ▲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计算组成葡萄糖酸锌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0.1%)
(4)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   ▲  支,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5.
在CO2复习课上,小组合作激发了师生学习的热情:
(一)老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性质。
说明:①装置I 中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装置III 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1)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备CO2。Ⅰ中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检验II 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时III 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同学们把一瓶CO2气体(排空气法收集,并已验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有的小组没有观察到水压入瓶中,有的小组观察到少量水压入瓶中。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现象,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按教材的说法“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CO2”,水槽中的水足够把集气瓶中的CO2气体全部溶解,为什么集气瓶中的水面不上升或上升很少呢?
(作出猜想)①排空气法收集到的CO2气体可能不纯。
②____。
③……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分别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各收集2瓶CO2,重复图B实验,在不同时间测得压入的水量占集气瓶容积的百分数,数据如下表。(已知: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气体样本
1
2
3
4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排水法
2小时
13.7%
15.0%
15.3%
15.1%
24小时
35.7%
56.3%
94.2%
93.6%
 
(得出结论)课堂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反思)该实验引发了同学们对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及CO2收集方法的思考。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
小组同学用容积为150mL 的集气瓶,装入部分水,留一定量的空气,用CO2排出这些水。用此法收集到占空气体积分数不同的CO2气体,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试验不同浓度的C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情况,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集气瓶中预留水的体积
60mL
45mL
42mL
39mL
CO2的体积分数
40%
30%
X
26%
燃着的木条状况



不灭
 
上表中X的值为________。
(2)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需时间对照小组同学分4组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分别收集1瓶(集气瓶容积相同)CO2气体,记录所需时间,如下表所示。
 
1
2
3
4
排水法
35"
43"
43"
43"
排空气法
1'57"
1'15"
1'4"
1'12"
 
①每次收集气体时,需要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再收集,其原因是_______。
②综合上述实验,请你对CO2的两种收集方法做出评价:________。

4.单选题(共18题)

6.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矿石粉碎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
7.
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R中一定含有氮元素B.R中一定含有水
C.R一定为化合物D.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8.
两瓶标签破损的双氧水,分别取10ml于a、b两支试管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温度相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水所含元素种类不同
B.若只有一支试管中加入了MnO2,一定是b试管
C.二氧化锰可以增大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量
D.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a试管大于b试管
9.
北京名茶“张一元”茉莉花茶香飘四溢。能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变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10.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乐B.食醋C.蒸馏水D.牛奶
11.
臭氧水是臭氧(O3)溶入水中制成的,能脱色去臭,还是很好的杀虫、杀菌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
B.臭氧是氧化物
C.臭氧水是单质
D.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12.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是其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尼古丁的分子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是7:1
B.尼古丁中含有氮分子
C.尼古丁是由26个原子构成
D.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1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14.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淘米水用于浇花
C.隔夜水影响健康直接倒掉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15.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D.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16.
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B.氧气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以用来灭火D.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17.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以下收集氨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A.B.C.D.
18.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A.加入紫色石蕊试液B.闻气体的气味
C.加入澄清石灰水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19.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固体B.将鼻子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
C.将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D.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0.
下列做法不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A.植树造林B.无纸化办公C.随意焚烧垃圾D.绿色出行
21.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B.C.D.
22.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A.B.
C.D.
2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铁丝C.硫D.红磷

5.多选题(共2题)

24.
在FeO、Fe2O3、CuO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则CuO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20%B.23%C.26%D.28%
25.
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
A.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B.承接滤液的烧杯本身不干净
C.滤纸与漏斗内壁未紧贴D.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上

6.填空题(共1题)

26.
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镁 B氧气    C氮气 D红磷 E干冰   F氢气
(1)用于急救病人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可制作照明弹的是___________;
(3)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是____________;
(4)可制用作烟幕弹的是_________;
(5)最环保、无污染的能源是__________;
(6)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27.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试管口部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
(3)已知SO2气体能溶于水,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S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8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