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一 2017年江苏省提出并实施“1+3”功能区战略:“1”是指扬子江城市群;“3”分别指连盐通一线的沿海经济带;宿迁、淮安为主,包括苏中部分地区的江淮生态经济区;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图为江苏省“1+3”功能区示意图。

材料二 江淮生态经济区内有水面 5585km2,湿地 5652km2。这里既是其他区域板块共同的腹地和后花园,也是全省重要农产品基地。
材料三 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是江苏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该地区尚有316万亩土地可开发,大多由泥沙堆积而成,含盐碱量较高,土壤保水肥能力差。
(1)江苏省“1+3”功能区的划分体现了区域的 特征, 主要目的是 。(2)扬子江城市群优势区位条件有 ;劣势区位条件有 。
(3)徐州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试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 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评价苏北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农业发展条件。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部,国土面积110.4万平方千米,人口近1亿,90%以上的工业制成品依靠进口,生产的几乎所有产品可免关税、免配额进入美欧市场。近年来,埃塞俄比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政府积极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是很多中国企业投资的重要动力,埃塞俄比亚成为我国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国家。目前,埃塞俄比亚借鉴中国模式,大力发展建设工业园区,并且更倾向于在一个工业园中建设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工业园区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要求,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埃塞俄比亚工业园中国公司不仅直接投资建设运营,而且绝大多数的埃塞俄比亚工业园也由中国公司承包建设。表4为部分埃塞俄比亚规划和建设的工业园区统计表。

(1)简述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区主要工业类型并分析原因。
(2)分析埃塞俄比亚借鉴中国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原因。
(3)简述埃塞俄比亚政府倾向在一个工业园中建设完整产业链的原因。
(4)除成本因素外,分析中国企业赴埃塞俄比亚建设投资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材料二:广东省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 ,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为 。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
(3)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4)为解决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与同纬度太平洋相比,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偏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 。(2分)
(2)当前,三沙市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 、_________ 。(2分)
(3)三沙市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生物海岸中的___________ 海岸,据此,其适合发展的产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为解决三沙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淡水资源稀缺问题,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 。(2分)
(5)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有______________ 。(2分)
2.单选题- (共9题)
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 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地面物体区分开。如下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播种 35、75、100、140 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两种电磁波的强度特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如果这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是某卫星图像中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松嫩平原 | B.成都平原 |
C.洞庭湖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A.35天后 | B.75天后 |
C.100天后 | D.140天后 |

【小题1】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廉价水电
③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④工业历史悠久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
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
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
2017年5月,河南豫南地区,当地传统的耕作习惯为春夏种一季稻,秋冬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不过,现在很多人一年只种一季稻,所以这个季节里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的麦季撂荒正从早期的局限在312国道以南地区,逐渐越过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为一熟田的根本原因是
A.种植业收益低 | B.全球气候变暖 |
C.耕作习惯的改变 | D.市场趋于萎缩 |
A.生态环境 | B.水源 |
C.地形 | D.气候 |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下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
C.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
A.交通运输 | B.劳动力成本 |
C.地租水平 | D.距市场远近 |

苏南和苏北划分是根据
A.自然和社会经济等综合指标进行划分的 |
B.长江划分的,故是单一指标 |
C.无划分指标依据 |
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划分的 |

【小题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 | B.②④ |
C.②⑤ | D.①② |
A.产品需求量大 | B.交通便利 |
C.大量廉价劳动力 | D.政策优惠 |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过度开垦,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次生盐碱化,植被枯萎死亡 |
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C.风力堆积,形成沙丘,覆盖原有植被 |
D.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
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
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
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的文章,引 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①减少工程量
②运水节约,取水方便
③调节沿途气候
④减少水污染
A.②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③ |
A.交通不便 |
B.迁移人口较多,拆迁费用大 |
C.地质环境复杂 |
D.气候条件恶劣 |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 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
C.造成沿线地区的土地次生盐碱化 | D.加剧输入区的水土流失 |

【小题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为
A.相同的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径流量是非林地的30% |
B.当降雨量增加约86%的时候,人工林地径流量增加3倍 |
C.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线性函数关系 |
D.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大小具有相关性 |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的 |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的 |
C.降雨量增加l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l倍 |
D.降雨量增加l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l倍以上 |
3.选择题- (共1题)
4.多选题- (共6题)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

网格13和22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A.3000人 | B.2500人 |
C.6750人 | D.500人 |

针对②地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宜采取的措施是
A.退耕还草 | B.合理利用水资源 |
C.保护植被,防止沙丘活化 | D.推广生活用煤,多途径解决农牧民的生活用能问题 |

【小题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降水丰富,光热充足 |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
C.丁地海拔较高 |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
A.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 B.增加耕地面积 |
C.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 D.改变耕作制度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