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2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6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xūn)   小(kǎi)   目不园(kuī)   为人知(xiǎn)
B. 草(shuài)   流(zhuò)   深痛绝(è)   人不倦(huì)
C. 对(xiào)   头(gǎo)   言外之(yì)   海天空(kuó)
D. 粗(zhuō)   字(tīe)   不足道(wēi)   忍俊不(jīn)

2.字词书写(共1题)

2.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五色交辉 相得益彰

3.诗歌鉴赏(共1题)

3.
请从感官的角度赏析画线的诗句。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季羡林

①难道人到了晚年就只剩下回忆了吗?近来,我想得最多的是董秋芳先生。

②董先生是我在济南高中时的国文教员,笔名东芬。在课堂上,他出作文题目很特别,往往只在黑板上大书“随便写来”四个字,意思自然是,我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丝毫不受约束,有绝对的写作自由。

③我就利用这个自由写了一些自己愿意写的东西。我从小学经过初中到高中前半,写的都是文言文;现在一旦改变,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应。原因是我看了大量的白话旧小说,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鲁迅、胡适、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巴金等人的小说和散文几乎都变了,自己动手写白话文,颇为得心应手,仿佛从来就写白话文似的。

④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在无意识中形成了自己对写文章的一套看法。这套看法的最初根源似乎是来自旧文学,从庄子、孟子、史记,中间经过唐宋八大家,一直到明末的公安派和竟陵派,清代的桐城派,都给了我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灵感。这些大家时代不同,风格迥异,但是却有不少共同之处。根据我的归纳,可以归为三点:第一,感情必须充沛真挚,第二,遣词造句必须简练、优美、生动;第三,整篇布局必须紧凑、浑成。三者缺一,就不是一片好文章。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更是至关重要。后来读了一些英国名家的散文,我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我有时甚至想到,写文章应当像谱乐曲一样,在统一中有错综复杂,关键在于有节奏。总之,写文章必须惨淡经营。自古以来,确有一些文章如行云流水,仿佛是信手拈来,毫无斧凿痕迹。但是那是长期惨淡经营中入化境的结果,如果一开始就行云流水,必然走入魔道。

⑤我这些想法形成于不知不觉之中,自己并没有清醒的意识。它也流露于不知不觉之中,自己也没有清醒的意识。有一次,在董先生的作文课堂上,我在“随便写来”的启迪下,写了一篇记叙我回故乡的作文。感情真挚,自不待言。在谋篇布局方面却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特殊之处。作文本发下来了,却使我大吃一惊,董先生在作文本每一页上面的空白处都写了一些批注,不少地方有这样的话:“一处节奏”“又一处节奏”, 等等。我真是如波云雾见青天:“这真是我写的作文吗?”这真是我的作文,不容否认。“我为什么没有感到有什么节奏呢?”这也是事实,不容否认。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却为董先生和盘突出。知己知感,油然而生。这决定了我一生的活动。从那以后,六十年来,我从事研究的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与文章写作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感情已受到剧烈的震动,所谓“心血来潮”, 则立即拿起笔来,写点什么。至今已到垂暮之年,仍然是积习难除,锲而不舍。这同董先生的影响是绝对分不开的。我对董先生的知己之感,将伴我终生了。

⑥高中毕业以后,到北京来念了四年大学,又回到母校济南高中教了一年国文,然后在欧洲待了将近十一年,一九六四年才回到祖国。在这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我一直没有同董秋芳老师通过信,也完全不知道他的情况。五十年代初,在民盟的一次会议上,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我竟见到了董先生,看那样子,他已垂垂老矣。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也非常激动。但是我平生有一个弱点,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董先生看来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把火,表面上却颇淡漠,大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概了。

⑦我生平还有一个弱点,我曾多次提到过,这就是,我不喜欢拜访人。这两个弱点加在一起,就产生了致命的后果:我同我平生感激最深、敬意最大的老师的关系,看上去有点若即若离了。

⑧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董先生退休了,离开北京回老了老家绍兴。

⑨又过一些时候,听说董先生以及作古。乍听之下,心里震动得非常剧烈。一霎时心中几十年的回忆、内疚、苦痛,蓦地抖动起来,我深自怨艾,痛悔不已。然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看来我只能抱恨终天了。

⑩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向他表露我的感情,一定常去拜访他,做一个程门立雪的好弟子。

⑪然而,这一些都是可能的吗?这不是幻想又是什么呢?“他生未卜此生休”。 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

(有删改)

【小题1】阅读文章,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董秋芳老师与我
对我的影响
 
我就利用这个字又写了一篇自己愿意写的东西。
 
 
董老师二十年后与我相遇,尽管非常激动,表面上却很冷漠。
 
 
【小题2】结合语境,说说第⑤段中两处加点词语“不容否认”好在哪里?
【小题3】选文第④段删掉可以吗?为什么?
【小题4】理解第⑥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小题5】说说你对董先生作文教学“随便写来”教学方式的看法。(不超出所给字格)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树 一辈子

赵锋

一棵树就这样一辈子站在我家的门口。它基本没有张望和想象过别处,就像一个圣女一样,守望着自己的圣洁和至爱,并且以此来塑造着自我的高贵和执着。

自从父亲栽下这棵树,它就开始了自己的站立命运。许多年过去了,小树长大了,成了大树。大树比以前站得还要稳健、雄伟,一棵树就这样站立了一辈子。

树沉默而孤寂地站了一辈子,用一辈子去装点它身边的房屋、山川、河流,成了一处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树就这样站在风中、雨中、雪中,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直到老去。

慢慢地,树像是一位老人,慈祥而和蔼地目睹日子的逝去、岁月的变迁。它更像一位智者,从不为眼前的东西所左右,它只是一言不发地站立。不发表任何意见,仿佛事物所有的变化和结果都只能容在它巨大的、漫无边际的沉默中。

树的承诺太巨大了,它目睹着我们家的每个孩子一个个长大成人;目睹着母亲走向她园地的每一个清晨;目睹着每个孩子从大学里满载而归;目睹着母亲每个秋日丰硕的收获。一切似乎都在它的意料之中,它并不因为人的喜悦而喜悦。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状态,相信自己的眼光。

有一群鸟儿常常来树上唱歌,燕子飞走了,蝉又在树上叫个不停。很多鸟儿凑在一起时,变成了一曲交响乐。树是听众,是支撑,因为鸟儿很少到枯树上欢乐地歌唱。

又有一群蚂蚁爬到树的脊梁,它们想在树身上建造属于自己的家园。它们想让树感到某种衰老的征兆。蚂蚁在由衷慨叹自己家园兴旺时,却不知自己的弱小如何能战胜树的强大。蚂蚁终究拗不过树的强大和睿智,树才是真正的胜者。

有一年,邻居家的女主人背着母亲在树下说她的坏话。树并不为所动,它知道那是邻居家的女人想搬弄是非……

又有一年,树下来了一个缺腿的残疾人补鞋。补鞋人夏天就把树当做遮阳伞。补鞋人腿好时是当地响当当的年轻人。补鞋人在最初的几个月,总是唉声叹气,倍感命运的舛。树不吭声,只是心甘情愿地做补鞋人的遮阳伞,此后树上的枝更繁了,叶更茂了。那些时日,村里人都会看到一幅优美的图画:  。补些人的生意一天天火了,树依然默不作声。它知道补鞋人此时已不再沮丧,心里充满了阳光;它更知道围拢来的人不光只是想补鞋,也还想在这棵“风景树”下歇荫,感受他们为觉察出来的诗意。

补鞋人后来又去做别的事情了,树却依然站着,慢慢老去。树下的人依然忙碌着,来一茬又走一茬。树不为所动,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站姿、形状;依旧用战士一样的情怀守卫着那份内心里的忠诚。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棵树”的形象。
【小题2】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析其妙处。
【小题3】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将村里人看到的一幅优美的图画描绘出来。
【小题4】简述结尾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5.名著阅读(共1题)

6.
名著阅读。
(1)下列对《骆驼祥子》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虎妞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是一个有心计的女人,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B.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
C.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D.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2)根据《红岩》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
    许云峰
事件概述
他一到沙坪书店,发现书店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掩护革命同志。
 
性格特点
机智,(   )
足智多谋,立场坚定。
 

6.课内阅读(共1题)

7.

   陈康肃公善射,当事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公亦此自矜
(2)取一葫芦置于地
(3)手熟尔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卖油翁用一个小绝活_____________一句话__________让心高气傲的陈尧咨怒气顿消,心悦诚服。

7.课外阅读(共1题)

8.

归田录(卷二)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该为此又可以属思尔。”

(注释):①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②西洛:西京洛阳。③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④属思:思考,构思。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琅然闻远近   求二石兽水中(《河中石兽》)
B.盖未尝顷刻卷也 有卖油翁担而立(《卖油翁》)
C.必挟书往     蒙辞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坐读经史     然天下之事(《河中石兽》)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B.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C.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D.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小题4】选文讲了三个人物的读书故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8.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

9.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②它把保存、收集、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之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③博物馆的原始命运是收藏、保护、交流、研究和展览文物。④博物馆的意义 在于藏品, 在于沟通。

(1)第②句语序有问题,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中有一处词语使用有误,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基础知识综合:(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