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3月份)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087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3

1.单选题(共7题)

1.
共享单车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据2017年“深圳互联网自行车发展评估报告”披露,深圳市日均使用共享单车2590000人次,其中259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259×104B.25.9×105C.2.59×106D.0.259×107
2.
的算术平方根是(  )
A.2B.4C.±2D.±4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有(    )个
①(﹣2a23=﹣6a6  ②(x﹣2)(x+3)=x2﹣6   ③(x﹣2)2=x2﹣4 ④﹣2m3+m3=﹣m3 ⑤﹣16=﹣1.
A.0B.1C.2D.3
4.
关于x的方程3x+2a=x﹣5的解是负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B.a>C.a<﹣D.a>﹣
5.
下列4个点,不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是()
A. ( 2,-3) B. (-3,2)    C. (3,-2)    D. ( 3,2)
6.
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的度数是(  )
A.30°B.40°C.50°D.60°
7.
某班体育委员对本班学生一周锻炼(单位:小时)进行了统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该班这些学生一周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是(   )
A.10B.11C.12D.13

2.填空题(共4题)

8.
分解因式:9﹣12t+4t2=_____.
9.
A、B两地之间为直线距离且相距600千米,甲开车从A地出发前往B地,乙骑自行车从B地出发前往A地,已知乙比甲晚出发1小时,两车均匀速行驶,当甲到达B地后立即原路原速返回,在返回途中再次与乙相遇后两车都停止,如图是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s(千类)与甲出发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图象,则当甲第二次与乙相遇时,乙离B地的距离为_____千米.
10.
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点E是BC边上的点,BE=2,EC=1,AE=BC,DF⊥AE,垂足为F.则下列结论:①△ADF≌△EAB;②AF=BE;③DF平分∠ADC;④sin∠CDF=.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把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11.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各个外角都是4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度.

3.解答题(共7题)

12.
为传承中华文化,学习六艺技能,某中学组织初二年级学生到孔学堂研学旅行.已知大型客车每辆能坐60人,中型客车每辆能坐45人,现该校有初二年级学生375人.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这次研学旅行需要大、中型客车各几辆才能使每个学生上车都有座位,且每辆车正好坐满?
(2)若大型客车租金为1500元/辆,中型客车租金为1200元/辆,请帮该校设计一种最划算的租车方案.
13.
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6<x<3,求m,n的值.
14.
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2),顶点为D,对称轴交x轴于点
A.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M为该抛物线对称轴左侧上的一点,过点M作直线MN∥x轴,交该抛物线于另一点N.是否存在点M,使四边形DMEN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连接CE(如图2),设点P是位于对称轴右侧该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作PQ⊥x轴,垂足为Q.连接PE,请求出当△PQE与△COE相似时点P的坐标.
15.
如图,直线y=﹣x+2与反比例函数 (k≠0)的图象交于A(a,3),B(3,b)两点,过点A作AC⊥x轴于点C,过点B作BD⊥x轴于点
A.

(1)求a,b的值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P在直线y=﹣x+2上,且SACP=SBDP,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在x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M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6.
如图,在▱ABCD中,E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过点C作CF∥DB,且CF=DE,连接AE,BF,E
A.

(1)求证:△ADE≌△BCF;
(2)若∠ABE+∠BFC=180°,则四边形ABFE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理由.
17.
如图,在等腰△ABC中,AB=BC,以AB为直径的半圆分别交AC、BC于点D、E两点,BF与⊙O相切于点B,交AC的延长线于点
A.
(1)求证:D是AC的中点;
(2)若AB=12,sin∠CAE=,求CF的值.
18.
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BC上一动点,连接AD,过点A作AE⊥AD,并且始终保持AE=AD,连接C
A.
(1)求证:△ABD≌△ACE;
(2)若AF平分∠DAE交BC于F,探究线段BD,DF,F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在(2)的条件下,若BD=3,CF=4,求AD的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填空题:(4道)

    解答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