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2.
温州某服装店十月份的营业额为8000元,第四季度的营业额共为40000元.若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则由题意可列出方程为( )
A.8000(1+x)2=40000 | B.8000+8000(1+x)2=40000 |
C.8000+8000×2x=40000 | D.8000[1+(1+x)+(1+x)2]=40000 |
8.
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
(k>0,x>0)的图象上,过点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延长线段AB交x轴于点C,若OM=MN=NC,S△BNC=2,则k的值为( )

A. 4 B. 6 C. 8 D. 12


A. 4 B. 6 C. 8 D. 12
2.填空题- (共3题)
11.
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匀速同向行驶,乙在甲前面100米处,同时出发去距离甲1300米的目的地,其中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设甲、乙之间的距离为y米,乙行驶的时间为x秒,y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丙也从甲出发的地方沿相同的方向骑自行车行驶,且与甲的速度相同,当甲追上乙后45秒时,丙也追上乙,则丙比甲晚出发__秒.

3.解答题- (共7题)
12.
我们知道,任意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n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p+q(p、q是正整数,且p≤q),在n的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p、q两数的乘积最大,我们就称p+q是n的最佳分解,并规定在最佳分解时:F(n)=pq.例如6可以分解成1+5,2+4,或3+3,因为1×5<2×4<3×3,所以3+3是6的最佳分解,所以F(6)=3×3=9.
(1)求F(11)的值;
(2)一个正整数,由N个数字组成,若从左向右它的第一位数能被1整除,它的前两位数被2除余1,前三位数被3除余2,前四位数被4除余3,…,一直到前N位数被N除余(N﹣1),我们称这样的数为“多余数”,如:236的第一位数2能被1整除,前两位数23被2除余1,236被3除余2,则236是一个“多余数”.若一个小于200的三位“多余数”记为t,它的各位数字之和再加上1为一个完全平方数,请求出所有“多余数”中F(t)的最大值.
(1)求F(11)的值;
(2)一个正整数,由N个数字组成,若从左向右它的第一位数能被1整除,它的前两位数被2除余1,前三位数被3除余2,前四位数被4除余3,…,一直到前N位数被N除余(N﹣1),我们称这样的数为“多余数”,如:236的第一位数2能被1整除,前两位数23被2除余1,236被3除余2,则236是一个“多余数”.若一个小于200的三位“多余数”记为t,它的各位数字之和再加上1为一个完全平方数,请求出所有“多余数”中F(t)的最大值.
13.
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初2017级学生会进行了爱心义卖活动,准备将义卖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易书吧购买图书,免费借阅给全校学生,首次购进的义卖商品单价为25元,共卖出120件,第二次购进的义卖商品的单价是20元,共卖出150件.已知首次义卖的每件售价比第二次多20元,但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获得600元.
(1)求第二次义卖的商品每件售价是多少元?
(2)为了让全校更多同学借阅到图书,初2017级学生会决定再进行一次义卖活动,此次义卖购进的商品单价为15元,每件售价比第二次上调了a%,则卖出的件数比第二次减少2a%,若第三次获利4500元,求a的值.
(1)求第二次义卖的商品每件售价是多少元?
(2)为了让全校更多同学借阅到图书,初2017级学生会决定再进行一次义卖活动,此次义卖购进的商品单价为15元,每件售价比第二次上调了a%,则卖出的件数比第二次减少2a%,若第三次获利4500元,求a的值.
15.
直线y=2x+m(m>0)与x轴交于点A(﹣2,0),直线y=﹣x+n(n>0)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并与直线y=2x+m(m>0)相交于点D,若AB=4.
(1)求点D的坐标;
(2)求出四边形AOCD的面积;
(3)若点P为x轴上一动点,且使PD+PC的值最小,不写过程,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1)求点D的坐标;
(2)求出四边形AOCD的面积;
(3)若点P为x轴上一动点,且使PD+PC的值最小,不写过程,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16.
如图,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点A、B,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1,﹣2,一次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D.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第三象限的反比例图象上是否存在一个点P,使得S△ODP=2S△OCA?若存在,请求出来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第三象限的反比例图象上是否存在一个点P,使得S△ODP=2S△OCA?若存在,请求出来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7.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P为A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C、CP,过点C作CF⊥CP交于C,交AB于点F,过点B作BM⊥CF于点N,交AC于点M.
(1)若AP=
AC,BC=4,求S△ACP;
(2)若CP﹣BM=2FN,求证:BC=MC;
(1)若AP=

(2)若CP﹣BM=2FN,求证:BC=MC;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