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8971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8

1.单选题(共8题)

1.
“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它既反映出少年曹冲的机智,同时也体现出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等效替代法.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
A.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B.建立“瞬时加速度”的概念
C.建立“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
D.探究合力与物体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2.
如图,一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B→C的运动过程中( )
A.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
B.小球在C点加速度为0
C.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小球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3.
小船在400米宽的河中横渡,河水流速是2 m/s,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4 m/s,要使船航程最短,则船头的指向和渡河的时间t分别为 (  )
A.船头应垂直指向对岸,t=100s
B.船头应与上游河岸成60°角,t=100s
C.船头应与上游河岸成60°角,t=s
D.船头应与上游河岸成30°角,t=
4.
如图所示,斜面ABC放在水平面上,斜边BC长为l,倾角为30°,在斜面的上端B点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结果小球刚好落在斜面下端C点,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初速度v0的值为(  )
A.B.C.D.
5.
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都是筑成外高内低的,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要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设拐弯路段半径为R的圆弧,要使车速为v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即垂直于前进方向摩擦力等于零,则
A. 
B.
C.
D.
6.
2017年6月19号,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过程中出现变故,由于运载火箭的异常,致使卫星没有按照原计划进入预定轨道。经过航天测控人员的配合和努力,通过10次的轨道调整,7月5日卫星成功进入轨道。卫星变轨原理图如图所示,卫星从椭圆轨道Ⅰ远地点Q变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P点为椭圆轨道近地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Q点的加速度小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点的加速度
B.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Q点的速度大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点的速度
C.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机械能小于在同步轨道Ⅱ的机械能
D.卫星在轨道Ⅱ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7.
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物块AB用轻  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静止。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分别落地的过程中,两物块(  )
A.落地时速度相同
B.运动时间相同
C.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
8.
AB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ab分别为AB两球碰前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若A球质量是m="2" kg,则由图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碰撞前、后A球的动量变化量为4 kg·m/s
B.碰撞时A球对B球所施的冲量为-4 N·s
C.碰撞中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10J
D.AB两球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 kg·m/s

2.多选题(共4题)

9.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仅14光年的“另一个地球”一—沃尔夫(Wolf) 1061c.沃尔夫1061c的质量为地球的4倍,围绕红矮星的沃尔夫1061c运行的周期为5天,它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距离最近的宜居星球。设想从地球发射一颗科学探测卫星围绕沃尔夫1061c的表面运行.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天体的环绕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地球发射该卫星的速度应该大于第三字宙速度
B.若已知围绕沃尔夫1061c的表面运行的探测卫星的周期和地球的质量,可近似求出沃尔夫1061c的半径
C.沃尔夫1061c和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等于
D.卫星绕行星沃尔夫1061c运行的周期与该卫星的密度有关
10.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普勒通过对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通过扭秤实验成功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称自己的实验是“称量地球的重量”
C.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的概念,并提出处在电场中的其他电荷受到的作用力就是电场给予的
D.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最早测得的了元电荷e的数值。
11.
有一辆新型电动汽车,总质量为1 000 kg。行驶中,该车速度在14~20 m/s范围内保持恒定功率20 kW不变。一位同学坐在驾驶员旁边观察车内里程表和速度表,记录了该车在位移120~400 m范围内做直线运动时的一组数据如下表,设汽车在上述范围内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则(  )
s/m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v/(m·s1)
14.5
16.5
18.0
19.0
19.7
20.0
20.0
20.0
 
A.该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 000 N
B.位移120~320 m过程牵引力所做的功约为9.5×104 J
C.位移120~320 m过程经历时间约为14.75 s
D.该车速度在14~20 m/s范围内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2.
如图所示,一质量M=3.0 kg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个质量m=1.0 kg的小木块A,同时给AB以大小均为4.0 m/s,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A始终没有滑离B板,在小木块A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内,木板速度大小可能是(  )
A.2.1 m/sB.2.4 m/sC.2.8 m/sD.3.0 m/s

3.解答题(共4题)

13.
航天专家叶建培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次年登陆火星。中国火星探测系统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环绕器环绕火星的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它距火星表面的高度为h,火星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
(1)着陆巡视器的主要功能为实现在火星表面开展巡视和科学探索。着陆巡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时以v0的速度竖直弹起后经过t0时间再次落回火星表面。求火星的密度。
(2)“环绕器”绕火星运动的周期T
14.
如图所示,光滑轨道是一“过山车”的简化模型,最低点处入、出口不重合,点是半径为的竖直圆轨道的最高点,DF部分水平,末端F点与其右侧的水平传送带平滑连接,传送带以速率v=1m/s逆时针匀速转动,水平部分长度L=1m。物块静止在水平面的最右端处。质量为的物块从轨道上某点由静止释放,恰好通过竖直圆轨道最高点,然后与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若的质量是倍,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都为,物块均可视为质点,物块与物块的碰撞时间极短,取。求:

(1)当时物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2)当k=3时物块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最远距离;
(3)讨论在不同数值范围时,碰撞后传送带对它们所做的功的表达式。
15.
如图所示是公路上的“避险车道”,其作用是供下坡的汽车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避险。质量m=2.0×103 kg的汽车沿下坡行驶,当驾驶员发现刹车失灵的同时发动机失去动力,此时速度表示数v1="36" km/h,汽车继续沿下坡匀加速直行l="350" m、下降高度h="50" m时到达“避险车道”,此时速度表示数v2="72" km/h,设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定。(g取值为10 m/s2).

(1)求汽车在下坡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2)若“避险车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7°,汽车在“避险车道”受到的阻力是在下坡公路上的3倍,求汽车在“避险车道”上运动的最大位移(sin 17°≈0.3)。
16.
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B相距r=30cm,qA=4×106 C,qB=-4×106 C,已知静电力常量k = 9.0×109N·m2/C2
(1)在A,B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距AB两点都为rO点放一个带电量为qC=4×106 C的正点电荷C,求该电荷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
(2)求O点的电场强度。

4.实验题(共2题)

17.
(1)下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mm;

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_  cm。

(2)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 50g" 、m2="150g" ,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 m/s;
②在打下点“0”到点“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 =   J(计算时g取10 m/s2)。由此得出的结论:___ ____。
③若某同学作出v2/2—h图像如图,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m/s2
18.
(1)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必须称出小球的质量
B.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是水平的
D.应该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位置从静止开始滑下

(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  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5.00"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经过相邻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t=________ s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m/s(g取值为10 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