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庆市北碚区南山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18790

试卷类型:自主招生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5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题纲  鞭笞   晨练   畸形   随声附合
B.害臊  慰籍   葱茏   陡俏   浑然一体
C.部署  濒临   斑斓   肆虐   众志成城
D.缜密  诠释   杀戳   怠慢   纵横决荡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纷纷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B.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经过老师的教诲,他突然醒悟过来,海誓山盟后表下决心,决定痛改前非,刻苦自励,将好学善思进行到底。
D.即使只是一点小错误,我们也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它可能酿成大错。
3.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睥(nì)   桥(zhàn) 笑(shěn)  蝉(duì)
B.首(qiào) 胆(qiè)  然(cù) 徉(cháng)
C.肆(nüè)  抽(yī)   雾(ǎi)    托(hōng)
D.见(piē)  水(fú)   猎(shòu)  目(xuàn)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台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是千千万万海外游子梦寐以求的最终_____。
(2)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_____消化
(3)从他那一面看来,(我)是一去之后,______了。
A.结局  审查   销声匿迹B.归宿   审查   杳无消息
C.结局  审察   杳无消息D.归宿   审察   销声匿迹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本届运动会上,经过我班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团体冠军。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这次“卓筒杯”竞赛,除本校学生外,还有来自市内市外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参加了竞赛。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快点儿!”他急切地说:“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
B.他是真的没有听到我的话呢?还是故意装作没听见?
C.我很喜欢这个城市,绿化带、霓虹灯、立交桥……等都让我十分着迷。
D.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7.
对下面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雨果,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写作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苦难而坎坷的人生。
C.《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D.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共130篇,开史传文学之先河。

2.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诗中写了哪两种画眉鸟?写它们时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⑴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⑵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⑶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⑷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⑸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⑹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⑺多么有智慧的人啊!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⑻“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⑼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⑽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⑾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而是要从内在里改革。

⑿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小题1】从全文看,标题“生命的化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小题2】文章第⑵段中说“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怎样的作用?
【小题3】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⑼段“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4】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
A.文章中“我”对化妆师的情感经历了由最初的好奇轻视变成最后的致敬感慨的过程。
B.化妆师认为最低层次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C.作者认为最高境界的化妆就是精神的化妆:通过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注意运动和营养,保证睡眠充足,从而改变体质,改善皮肤,使人精神充足。
D.从与化妆师的交谈中,“我”感悟到,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E.全文以“我”对化妆的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平淡的生活是最美丽的这一主题,并流露出对这些人的惋惜之情。

4.语言表达(共1题)

10.
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续写两个句子。
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品味诗人们的各种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你懂得了什么叫钟情山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用一句话来概括下面一则新闻,不超过15个字。

记者昨日获悉,在北京东正拍卖刚刚结束的新年“第一槌”拍卖中,海外回流的大件器物异军突起,成为瓷杂拍场上的一匹黑马,受到众多买家追捧。

明万历青花莲池鸳鸯纹卧足碗由28万元起拍33万元成交。清康熙五彩人物瓷砖(十套件)人物刻画细致、色彩淡雅、保存完好,由48万元起拍经多次竞拍最后以70万元成交。一对清康熙青花五彩樊红描金将军罐,由于器形高大,器物精美,被众多买家看好,以350万元成交。由此可看出当今的买家对藏品不仅只注意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了,对器物的实用功能也有所考虑,尤其是外表精美可作为室内陈设的大件器物颇受买家欢迎。

 

 

 

 

 

 

 

 

 

 

 

 

 

 

 

 

 

6.命题作文(共1题)

12.
以“带着 ,一路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内容(如理想、自信、尊严、伤痛、遗憾、微笑、眼泪等),补足题目,然后将完整的题目抄写在正文前;(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7.(共2题)

13.
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儿子的媳妇。②馔(zhuàn):食物。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公   谒:拜见
B.觉饥甚而不敢   去:前往
C.其人已心之 怪:怪怨
D.萧氏子骄纵 颇:非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约饭    汝心固,固不可彻
B.意公必盛馔 贤能之用
C.觉饥甚不敢去 欲信大义于天下,智术短浅
D.留四傍    真无马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
B.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格。
C.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愧离去。
D.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
14.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何不去之乎?”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命题作文:(1道)

    :(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