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这两幅梅竹图都未拘泥于普通的表现手法,相较之下,感觉铢两悉称(chēn),难分伯仲。 |
B.他作为一名优秀的侦辑兵,为避免打草惊蛇,蹑(niè)手蹑脚地跟在侦察对象后面。 |
C.古城古村里,随处可见百年老屋,外观气派,青砖铺地,雕粱画栋,古风犹在。这里流传的民俗传说,村民们都能信手拈(niān)来。 |
D.橘子洲将曾经的菜地拾掇(duo)成梅园。每逢梅花盛放,芬芳扑面,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
陈寅恪先生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不求甚解,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
A.不求甚解 |
B.精益求精 |
C.断章取义 |
D.豁然开朗 |
A.《流浪地球》的热映,让我们迈向中国原创硬科幻电影的重要一步,也向全球观众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
B.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带来了一个武侠侠义的世界,也成为了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个帝国。 |
C.感动中国人物钟杨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召集,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藏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
D.阅读就是辛勤的心智耕耘,有趣的心灵旅行,奇妙的心穿越,凡俗的心情洗涤。 |
_____。 _____; _____; _____。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①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②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③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
④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A.③①④② |
B.④①③② |
C.①③②④ |
D.④③①② |
A.端午是我国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囊等传统习俗,相传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 |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写的是新年时燃放鞭炮,饮屠苏酒的习俗。 |
C.古代“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
D.古人称“愚”是谦指自己不聪明,鄙是谦指自己知识浅陋。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送韦城李少府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注)①青门,即长安东门,这里有灞桥,古人常送客至此,折柳赠别。②白马津,古渡,在今河南滑县。《史记 荆燕世家》有:“渡白马津如此地”。【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首送别诗,充满离愁别绪,悲酸中含不舍,只好借劝酒来表达此时内心的悲伤。 |
B.首联两句点明了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春天在西边驿亭送李少府赴任。 |
C.颈联“别就青门路”,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归轩白马津”则交代了友人此行目的地。 |
D.尾联中“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句,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异曲同工。 |
E.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语言清新简练,结构严谨,寄托深远的生活感慨,意味深长。 |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互联网+”智能服务垃圾分类
①现在,全国2/3以上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很多城市的垃圾已无处填埋,做好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②日常生活中垃圾可分为四种。第一类是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药品、废油漆、废胶片及废报纸等含有毒化合物质的物品,这类垃圾先要进行特殊安全处理:第二类是厨余拉圾,包括餐厨垃圾、蔬菜、生鲜、瓜果垃圾等,其水分多,易腐烂变质,散发臭气。这类垃圾既影响周边环境,也容易在垃圾收运过程中出现污水滴漏问题,投放时要沥干水分,扎紧袋口;这类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第三类是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旧纺织物、废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等,这类垃圾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第四类是其他垃圾,如果壳及遇水即溶的卫生间废纸、纸巾等,一般也采用填埋方式,以减少对地下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目前,全国各地大多采用这种“四分”基本分类法,分别用红、绿、蓝、黑四种颜色的拉圾桶,提醒居民分类投放垃圾,为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上线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EFF企业研发上线了“互联网+”智能服务垃圾分类系统,并已在浙江、上海、重庆等省市试点。这个回收系统主要通过构建云服务平台,布局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智能积分兑换发放一体机以及手持终端、自动称重系统、手机APP平台等,形成智能监管、服务和运算体系,几乎涵盖了垃圾分类所有的前端分类产品线。居民可以用智能手机下载回收系统APP平台,直接参与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活动,正确参与垃圾分类能获得一定的积分,累积一定的积分后可兑换专用日用品。没有智能手机的居民, 则发放环保IC卡,实行一户一卡、一账户的实名认证和登记,建立居民档案,同样参与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活动,这种方式相较于所采用的督导、罚款等方式,更受居民欢迎,效果也更好。
④不仅如此,这个系统还对可回收物资是否被正确分类投放、回收设备是否满溢等都能实时的识别和监控。满溢的回收箱还可以自动发出警报,“呼唤”收运车辆前来回收,可全程无人值守,极大地降低投入成本。此外,系统还能自动生成小区居民参与投放的各类可回收物资的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收运报表、资源处理报表来等大数据信息,为主管部门制定垃圾分类项目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数据。
⑤尽管垃圾分类项目实施还存在需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会有更多科技元素投入,并有效的解决这个危害环境及困扰百姓生活的垃圾分类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与原文表述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否则,全国2/3以上的城市将会被垃圾包围。 |
B.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分别是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
C.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更好地分出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 |
D.“互联网+“智能服务垃圾分类系统深受居民欢迎。使居民能够自觉、准确地进行垃圾分类。 |
A.文章主要介绍了垃圾分类问题。 |
B.第二段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说明了垃圾如何分类。 |
C.第三段“几乎涵盖了垃圾分类所有的前端分类产品线”,句中的“几乎”准确地说明了所研发上线的垃圾分类系统还存在不足。 |
D.文章按照并列的结构方式,分别介绍垃圾分类的方式方法和垃圾回收“互联网+”智能服务创新举措。 |
[链接材料] 学校团支部开展学雷锋活动,其中一项活动就是帮忙清理社区垃圾,按照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你认为团支部分几个小组合适?为什么?
打
(1)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2)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戚的孩娃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每天上学时,我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
(3)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反复问我偷没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批注:一个“扭”,是父亲下意识的掩饰,但“眼里含着的泪”让我们窥见他严厉外表下的内心世界,那时对儿子的心疼,也有一个父亲无奈的辛酸。)
(4)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那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
(5)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他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那一次,我的脸肿了。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 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6)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那时我已经十几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7)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十多年,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
(8)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年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安葬完了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
(10)算到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二十四五年了。我不停地想念他。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可惜的是,父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懊悔。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在父亲的一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十次八次就好了。觉得父亲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慰、幸福啊。
(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
【小题1】文章写“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请初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小题2】参考第(3)段的批注示例,对第(8)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
B.文章批判了一位教育严格而缺少方法的中国父亲形象,对父亲的观察与刻画细致到位。 |
C.文中“我”一直以来都无已释怀,曾经真正偷过一次东西,并且还被我巧妙的蒙蔽过去,父亲也间接地成为了帮凶,这让我很不安,长期感到不幸福。 |
D.文章第11段中“我的名字下面,按出了很大一团黑色的污溃儿”,既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理念,更表现出父亲为儿子自豪的心理。 |
E.本文以“打”为题,全文围绕父亲“打”来写,记叙了三次挨打的前因后果,表现了父亲对“我”严格,简单而粗暴,也体现出父亲不善于表达父爱的一面。 |
[链接材料]曾经的父母,信奉“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做法,是一种严厉的爱、惩戒式的爱;现在的父母,主张赏识的爱,平等的爱,尊重的爱。
4.名著阅读- (共1题)
5.课外阅读- (共1题)
包拯传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拯性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注)鬻:卖。【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父母又不欲行 行弗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B.犹徘徊不忍去 委而去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C.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夹岸数百步 (《桃花源记》) |
D.辞不受 未尝稍降辞色 (《送东阳马生序》)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以塞忠谏之路也 |
C.筑之不以其道 |
D.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拯性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包拯的性格特点。
6.语言表达- (共1题)
要求:(1)观点简洁准确,议论表述清晰,层次清楚。(2)不多于180字。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三年初中生活即将逝去,请你完成下面的“岁月如歌”综合实践活动。
(1)班级策划一次毕业活动,为使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1、讲一讲学习历程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绘一绘前程美景
(2)班级准备制作一本毕业纪念册,请你为毕业册拟一个贴切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毕业聚会上,请你选择恰当的两句诗送给好朋友。(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C.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E.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
F.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