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8770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0

1.选择题(共5题)

1.已知函数f(x)=|x+1|+|x﹣3|,g(x)=a﹣|x﹣2|.

(Ⅰ)若关于x的不等式f(x)<g(x)有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Ⅱ)若关于x的不等式f(x)<g(x)的解集为 {#mathml#}(b72){#/mathml#} ,求a+b的值.

2.已知函数f(x)=|x+1|+|x﹣3|,g(x)=a﹣|x﹣2|.

(Ⅰ)若关于x的不等式f(x)<g(x)有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Ⅱ)若关于x的不等式f(x)<g(x)的解集为 {#mathml#}(b72){#/mathml#} ,求a+b的值.

3.函数f(x)=Asin(ωx+φ)(ω>0, {#mathml#}|φ|<π2{#/mathml#}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将函数f(x)的图象向右平移 {#mathml#}7π24{#/mathml#} 个单位后得到函数g(x)的图象,若函数g(x)在区间 {#mathml#}[π3θ]{#/mathml#} ( {#mathml#}θ>π3{#/mathml#} )上的值域为[﹣1,2],则θ等于(   )

4.

读“亚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

读“亚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单选题(共5题)

6.
在实验操作前应该对实验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如图。小球每次都从斜槽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改变水平板的高度,就改变了小球在板上落点的位置,从而可描绘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某同学设想小球先后三次做平抛,将水平板依次放在如图1、2、3的位置,且1与2的间距等于2与3的间距。若三次实验中,小球从跑出点到落点的水平位移依次是x1x2x3,机械能的变化量依次为△E1,△E2,△E3,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x2-x1=x3-x2,△E1=△E2=△E3
B.x2-x1>x3-x2,△E1=△E2=△E3
C.x2-x1>x3-x2,,△E1<△E2<△E3
D.x2-x1<x3-x2,△E1<△E2<△E3
7.
火车转弯时,如果铁路弯道内外轨一样高,外轨对轮绝(如图a所示)挤压的弹力F提供了火车转弯的向心力(如图b所示),但是靠这种办法得到向心力,铁轨和车轮极易受损。在修筑铁路时,弯道处的外轨会略高于内轨(如图c所示),当火车以规定的行驶速度转弯时,内、外轨均不会受到轮缘的挤压,设此时的速度小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弯道的半径
B.当火车质量改变时,规定的行驶速度也将改变
C.当火车速率大于时,外轨将受到轮缘的挤压
D.当火车速率小于时,外轨将受到轮缘的挤压
8.
假设两颗“近地”卫星的质量相同,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卫星的轨道半径更大些.两颗卫星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较小
B.卫星的角速度较小
C.卫星的周期较小
D.卫星的机械能较大
9.
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它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可达.那么汽车在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
A.B.C.D.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的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木块,并留在木块里.已知在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发生的位移为,木块发生的位移为,子弹进入木块深度为,子弹受到阻力大小恒为,子弹射入木块后二者的共同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
C.D.

3.多选题(共4题)

11.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研究运动的合成时做了下述活动:用左手沿黑板推动直尺竖直向上运动,运动中保持直尺水平,同时,用右手沿直尺向右移动笔尖。若该同学左手的运动为匀速运动,右手相对于直尺的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关于笔尖的实际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笔尖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笔尖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笔尖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D.笔尖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逐渐变小
12.
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锥形漏斗内壁是光滑的,内壁上有两具质量相等的小球,在各不同的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球的线速率较大
B.两球的角速度相同
C.两球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
D.两球对内壁的压力大小相等
13.
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由a-t(加速度-时间)图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可以求出对应时间内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B.由F-v(力-速度)图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可以求出对应速度变化过程中力做功的功率
C.由F-x(力-位移)图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可以求出对应位移内力所做的功
D.由-r(角速度-半径)图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可以求出对应半径变化范围内做圆周运动物体的线速度
14.
某载人飞船运行的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飞船现沿椭圆轨道1运行,近地点为Q,远地点为P。当飞船经过点P时点火加速,使飞船由椭圆轨道1转移到圆轨道2上运行,在圆轨道2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关于飞船的运行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飞船在轨道1和轨道2上运动时的机械能相等
B.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经过P点的速度小于经过Q点的速度
C.飞船在轨道2上运行的角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的16倍
D.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上运行经过P点的加速度

4.解答题(共4题)

15.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轨道AB与竖直半圆形光滑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AB段长x=10m,半圆形轨道半径R=2.5m。质量m=0.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经B点时撤去力F,小滑块进入半圆形轨道,沿轨道运动到最高点C,从C点水平飞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若小滑块从C点水平飞出后又恰好落在A点。求:①滑块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②滑块刚进入半圆形轨道时,在B点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2)如果要使小滑块能够通过C点,求水平恒力F应满足的条件。
16.
如图所示,一质量、长度的长方形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现对A、B同时施以适当的瞬时冲量,使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二者的实速度大小均为,最后A并没有滑离B板.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求:

(1)A、B二者的共同速度.
)A、B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热量.
)站在地面上观察,当木板B相对地面的速度取何值时,小滑块A处于加速运动过程.
17.
在物理学中,常常用等效替代、类比、微小量放大等方法来研究问题.如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后,卡文迪许利用微小量放大法由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如图所示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示意图.卡文迪许的实验常被称为是“称量地球质量”的实验,因为由G的数值及其它已知量,就可计算出地球的质量,卡文迪许也因此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

(1)若在某次实验中,卡文迪许测出质量分别为m1、m2相距为r的两个小球之间引力的大小为F,求万有引力常量G;
(2)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请推导出地球质量及地球平均密度的表达式.
18.
如图所示,倾角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长度.质量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已知,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求:

)滑块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的大小.
)滑块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
)在整个下滑过程中重力对滑块的冲量大小.

5.实验题(共2题)

19.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挡板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①为了保证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必要的是_____(选填项前的字母).
A.在未挂钩码时,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在悬挂钩码后,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调节木板左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
D.所加钩码的质量尽量大一些

②在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情况下,乙同学认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等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但经多次实验他发现拉力做的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变化量小一些,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滑轮的轴处有摩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长木板的右端垫起的高度过高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20.
如图1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已准备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②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同学对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这些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由打点间隔数算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报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计算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③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2所示.图中O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作为计数点,测出其中E、F、G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分別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了验证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O点到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④实验结果往往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关于这个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该误差
D.可以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来减小该误差
⑤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小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若重锤所受阻力为f.重锤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他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v2﹣h图线,如图3所示,图象是一条直线,此直线斜率k=__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由图线求得重锤下落时受到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百分比为=______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单选题:(5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