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如图所示,分别用恒力F1、F2将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相同的、固定的粗糙斜面由底端推到顶端,F1沿斜面向上,F2沿水平方向.已知两次所用时间相等,则在两个过程中( )


A.恒力F1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大 |
B.物体机械能增量相同 |
C.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 |
D.恒力F1、F2对物体做功相同 |
2.
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和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 )


A.物体的质量m=0.5 kg |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
C.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 J |
D.前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 |
3.
地球半径为R,在距球心r处(r>R)有一同步卫星.另有一半径为2R的星球A,在距球心3r处也有一同步卫星,它的周期是48h,那么A星球平均密度与地球平均密度的比值为( )
A.9∶32 | B.3∶8 | C.27∶32 | D.27∶16 |
4.
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为1/20,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A. 1/10 B. 1 C. 5 D. 10
A. 1/10 B. 1 C. 5 D. 10
5.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线的斜率为k,图中斜线部分面积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率k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
B.斜率k表示速度的大小 |
C.面积S表示x1~x2的过程中质点位移 |
D.面积S表示t1~t2的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α、高为h的粗糙的斜面的顶端下滑.则物体在加速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关于各力的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 |
B.重力在下滑中的平均功率大于在底端时的瞬时功率 |
C.重力在下滑中的平均功率为![]() |
D.物体滑到底端时的瞬时功率小于![]() |
7.
如图所示,D、A、B、C四点的水平间距相等,DA、AB、BC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之比为1:4:9.在A、B、C三点分别放置相同的小球,释放三个压缩的弹簧,小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小球均落在D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关于A、B、C三点处的小球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3
B.三个小球弹出时的动能之比为1:4:9
C.三个小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之比为1:5:14
D.三个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之比为2:5:10

A.三个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3
B.三个小球弹出时的动能之比为1:4:9
C.三个小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之比为1:5:14
D.三个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之比为2:5:10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2题)
9.
跳伞运动员从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象。若将人和伞看成—个系统,则()


A.系统先加速运动,接着减速运动,最后匀速运动 |
B.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始终向下 |
C.阻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 |
D.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
10.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轻质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下端的挡板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体接触(未连接).物体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0.现用力F缓慢沿斜面向下推动物体,使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再被压缩2x0后保持物体静止,然后撤去F,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5x0,则在撤去F后到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 )


A.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不变 |
B.弹簧弹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
C.弹簧弹力对物体做的功为4.5mgx0sinθ |
D.物体从开始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mgx0sinθ |
4.解答题- (共4题)
11.
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上A、B两物体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A放在水平地面上;B、C两物体通过细线绕过轻质定滑轮相连,C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用手拿住C,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ab段的细线竖直、cd段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B的质量均为m,斜面倾角为θ=37°,重力加速度为g,滑轮的质量和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C释放后沿斜面下滑,当A刚要离开地面时,B的速度最大,(sin 37°=0.6,cos 37°=0.8)求:

(1)从开始到物体A刚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物体C沿斜面下滑的距离;
(2)C的质量;
(3)释放C到A刚离开地面时,在此过程中细绳拉力对C物体做的功.

(1)从开始到物体A刚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物体C沿斜面下滑的距离;
(2)C的质量;
(3)释放C到A刚离开地面时,在此过程中细绳拉力对C物体做的功.
12.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和半径R=0.5m的半圆轨道面PTQ均光滑,质量M=1kg、长L=4m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右端点与墙壁的距离为s=3m,小车上表面与半圆轨道最低点P的切线相平.现有一质量m=2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6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小车左端,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小车与墙壁碰撞时即被粘在墙壁上.已知滑块与小车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m/s2.

(1)求小车与墙壁碰撞时滑块的速率;
(2)求滑块到达P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若半圆轨道的半径可变但最低点P不变,为使滑块在半圆轨道内滑动的过程中不脱离轨道,求半圆轨道半径的取值范围.

(1)求小车与墙壁碰撞时滑块的速率;
(2)求滑块到达P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若半圆轨道的半径可变但最低点P不变,为使滑块在半圆轨道内滑动的过程中不脱离轨道,求半圆轨道半径的取值范围.
1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的小汽车从倾斜路面上以
的速度经A点驶入泥泞的水平路面,行驶200m路程后到达B点,速度降为
,此后速度保持恒定,已知整个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恒为
求:

泥泞路面上行驶时,汽车受到的阻力;
速度为
时,汽车的加速度;
汽车在AB段上的运动时间.









14.
一宇航员为了估测某一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该星球的质量,在该星球的表面做自由落体实验:让小球在离地面h高处自由下落,他测出经时间t小球落地,又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忽略一切阻力.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该星球的质量M;
(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该星球的质量M;
(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5.实验题- (共2题)
15.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1)让小球每次从同一高度位置滚下,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斜槽末端切线水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一个同学在实验中画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相等的三点A、B、C,量得△s=0.2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0.1m,h2=0.2m,g取10m/s2,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m/s; 物体经过B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m/s.
(1)让小球每次从同一高度位置滚下,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斜槽末端切线水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一个同学在实验中画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相等的三点A、B、C,量得△s=0.2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0.1m,h2=0.2m,g取10m/s2,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m/s; 物体经过B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m/s.

16.
某同学利用光电门传感器设计了一个研究小物体自由下落时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A、B两位置分别固定了两个光电门传感器。实验时测得小物体上宽度为d的挡光片通过A的挡光时间为t1,通过B的挡光时间为t2,重力加速度为g。为了证明小物体通过A、B时的机械能相等,还需要进行一些测量和数据分析。

(1)下列必要的测量步骤是____________
(2)若该同学用d和t1、t2的比值分别来表示小物体经过A、B光电门时的速度,并设想如果能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式,即能证明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小物体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3)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可能会引起误差的是(请写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必要的测量步骤是____________
A.用天平测出小物体的质量m |
B.用秒表测出小物体通过A、B两传感器的时间Δt |
C.测出小物体释放时离桌面的高度H |
D.测出A、B两传感器之间的竖直距离h |
(3)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可能会引起误差的是(请写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