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一架投放救援物资的飞机在某个受援区域的上空水平地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1 s投下1包救援物资,先后共投下4包,若不计空气阻力,则4包物资落地前( )
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不是等间距的 |
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
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
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不是等间距的 |
2.
甲、乙两船在同一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水流速为v0, 两船在静水中的速率均为v.甲、乙两船船头均与河岸成θ角,如图所示,已知甲船恰好能垂直到达河正对岸的A点,乙船到达河对岸的B点,A、B之间的距离为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船不会同时到达对岸 |
B.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的渡河时间都不变 |
C.若仅是河水流速v0增大,则两船到达对岸时,两船之间的距离大于l |
D.不论河水流速v0如何改变,只要适当改变θ角,甲船总能到达正对岸的A点 |
3.
如图所示,A、B两球分别套在两光滑的水平直杆上,两球通过一轻绳绕过一定滑轮相连,现在使A球以速度v向左匀速移动,某时刻连接两球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则此时B球的速度为 ( )


A.v![]() | B.v![]() | C.v cos α | D.v sin α |
5.
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1时,起重机的功率达到最大值P,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2匀速上升,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则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绳的最大拉力为![]() | B.钢绳的最大拉力为mg |
C.重物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 D.重物匀加速的末速度为![]() |
6.
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1" kg和m2="2" kg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两球之间用一根长L=0.2 m的轻杆相连,小球B距水平面的高度h=0.1 m.两球由静止开始下滑到光滑地面上,不计球与地面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整个下滑过程中A球机械能守恒 |
B.整个下滑过程中轻杆没有作用力 |
C.整个下滑过程中A球机械能的减少量为![]() |
D.整个下滑过程中B球机械能的增加量为![]() |
7.
忽略空气阻力,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不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是( )
A.电梯匀速下降 |
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
C.物体由光滑曲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 |
D.铅球运动员抛出的铅球从抛出脱手后到落地前 |
2.选择题- (共4题)
8.找规律,填数。
1 4 7 10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9.找规律,填数。
1 4 7 10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10.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了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了多人伤亡。作为现场的消防干警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解毒;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解毒;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
11.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了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了多人伤亡。作为现场的消防干警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解毒;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解毒;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
3.多选题- (共4题)
12.
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
B.上升的时间小于下落过程的时间 |
C.从上升到下降的整个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 |
D.上升到某一高度时速度小于下降到此高度时的速度 |
13.
如图,轻弹簧竖立在地面上,正上方有一钢球,从A处自由下落,落到B处时开始与弹簧接触,此后向下压缩弹簧.小球运动到C处时,弹簧对小球的弹力与小球的重力平衡.小球运动至D处时,到达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


A.由A向B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减少 |
B.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减少 |
C.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增加 |
D.由C向D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增加 |
14.
一质点做曲线运动,关于它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 |
B.质点加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 |
C.质点速度方向一定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
D.质点速度方向一定沿曲线的切线方向 |
15.
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传送带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机多做的功为mv2 |
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
C.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
D.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μmgv |
4.解答题- (共4题)
16.
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提升原来静止的质量m=10kg的物体,使其以
的加速度匀加速竖直上升,不计其他阻力,取重力加速度为
,求:
(1)开始运动的4s内拉力F做的功;
(2)拉力F在4s末的瞬时功率。


(1)开始运动的4s内拉力F做的功;
(2)拉力F在4s末的瞬时功率。
17.
如图所示 , 水平光滑地面上停放着一辆质量为 M=2kg 的小车 , 小车左端靠在竖直墙壁上 , 其左侧半径为 R=5m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 AB 是光滑的 , 轨道最低点 B 与水平轨道 BC 相切相连 , 水平轨道 BC 长为 3m, 物块与水平轨道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4, 整个轨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现将质量为 m=1kg 的物块 (可视为质点 )从圆弧上无初速度释放 , 取重力加速度为 g=10m/s2,则:

(1)若释放点在 A 点,求物块下滑至圆弧轨道最低点 B 时的速度大小vB;
(2)若物块最终从C端离开小车,求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3)若改变物块释放点,可使小车最终获得的动能最大,求此最大动能Ek.

(1)若释放点在 A 点,求物块下滑至圆弧轨道最低点 B 时的速度大小vB;
(2)若物块最终从C端离开小车,求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3)若改变物块释放点,可使小车最终获得的动能最大,求此最大动能Ek.
18.
在真空环境内探测微粒在重力场中能量的简化装置如图所示.P是个微粒源,能持续水平向右发射质量相同、初速度不同的微粒.高度为h的探测屏AB竖直放置,离P点的水平距离为L,上端A与P点的高度差也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微粒打在探测屏AB的中点,求微粒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求能被屏探测到的微粒的最小初速度.

(1)若微粒打在探测屏AB的中点,求微粒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求能被屏探测到的微粒的最小初速度.
19.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M处的墙上,弹簧处于原长,弹簧右端B点距斜面底端E点的距离BE=2.8m。光滑斜面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1m,斜面倾角θ=370。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从斜面顶端A处以v0=4m/s的初速滑下,然后进入粗糙水平面的直轨道并压缩轻弹簧。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BC=0.2m,之后物体又被弹簧弹回,弹回的最远位置为D点,BD=0.4m。若忽略物体在转弯处的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0.6,cos370=0.8)求:

(1)物体滑至斜面底端E点时的动能Ek;
(2)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
(3)物体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

(1)物体滑至斜面底端E点时的动能Ek;
(2)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
(3)物体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
5.实验题- (共2题)
20.
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
(2)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填字母代号)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3)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
(4)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
D.钩码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
(2)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填字母代号)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3)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
(4)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
D.钩码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21.
如图所示,是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g取9.80m/s2)
(1) 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的交流电。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OA=12.41cm,OB=18.90cm,OC=27.06cm, 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锤的质量为1.00kg。甲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____J;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锤的速度vB=__________m/s,此时重锤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__________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利用他自己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
为纵轴画出了如上图的图线。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_____________。
A.19.6 B.9.80 C.4.90
图线未过原点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 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的交流电。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OA=12.41cm,OB=18.90cm,OC=27.06cm, 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锤的质量为1.00kg。甲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____J;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锤的速度vB=__________m/s,此时重锤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__________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利用他自己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

A.19.6 B.9.80 C.4.90
图线未过原点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