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A.达州美术家画展在达州市图书馆开幕了,来自本市各区县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
B.中心广场的各珠宝专卖店的柜子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
C.贪官的蜕变大多是这样的:开始,人家送礼他都不收,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就不以为然了。 |
D.如果你们坚持与人民为敌的政策,一意孤行,制造事端,那么最后必然会被人民消灭。 |
A.掺cān杂 茏罩lǒng 与日俱增 腐草为萤 |
B.栈zhàn桥 宽宥yòu 抽丝剥茧 相得益彰 |
C.祭祀sì 恣雎suī 佝偻提携 矫揉造作 |
D.譬pì如 戳cuō破 眼花缭乱 辩伪去妄 |
A.凤凰山隧道工程是达州市缓堵保畅的重点工程之一,所以是我市的交通咽喉要道,连接着达州中心城区北外和西外城市组团。 |
B.市扬尘治理办加大扬尘治理力度,从即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今冬迎春中心城区扬尘治理专项整治行动。 |
C.作为全市30个重点项目之一,莲花湖湿地公园规划面积约2.9平方公里左右,含库区水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 |
D.达州市将大力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控制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人们的生活素质及综合健康素质。 |
A.《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
B.《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C.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
D.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左,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2.诗歌鉴赏- (共1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还乡 | B.或异二者之为/渔人甚异之 |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民之乐者 | D.鸣声上下/不得而非其上者 |
A.之:或异二者之为 未之有也 |
B.以:不以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 |
C.而:然则何时而乐耶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D.其:则忧其民 不得而非其上者 |
A.(甲)段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中心。 |
B.(乙)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
C.(丙)段中看出孟子之所以要强调君王要“与民同乐”,是因为统治者自己好“乐”,由己及人,民亦好“乐”,推恩于民,与民同乐,这样天下才会归服,国家才会稳固,这是治国之本。今天,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为人民服务,就是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
D.(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那就是“与民同乐”、“民本”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5】拓展探究。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①从南宁到环江,有四个小时的车程。一群有着少年般心情的人,来到了环江。
②少年原本就在环江,如同这个世界早已降临。少年从小就和身边的一切在一起,他和那些花草、林木、深涧、乱石天生是一体的,它们就是他,他就是它们。少年在环江的荒野上奔跑、嬉戏、忙碌。他早就惦记村边小溪里的那些鱼了,他在寻思,我能用什么办法把它们捞上来呢?后来,他果真把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鱼捞上来了。至于少年是如何脑洞大开的,我们至今也不明就里。门前树上的鸟巢,他每天都会光顾一下,他要时不时看看里面有什么动静。爬树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③直到有一天,少年对他平日里做的这些事厌了,倦了,他直起腰,有些茫然地打量起四周。四周全都是山,层层叠叠,影影绰绰。少年低头向东边猛走了一阵,抬头看到的却是奇峭突兀的山势。这些山,一尊一尊,不即不离,像一群在闲庭信步的山神。他往南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他索性跑了起来。等他停下喘气的时候,远远的还是这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影。他在原地转了一圈,这些山跟着他转,他甩不掉它们。少年很有些无奈。眼前的山,像一道道的隐语,充满着暗示,但少年就是久思不得其解。
④有没有一条通往这个世界之外的路呢?
⑤一定有的!少年信心满满地捡拾起身边的石块,在荒野上尽情铺排,他要把它们摆成一条路的样子。他这么些天就在做这样一件事。他要做成一条路。但是,没多久他遇上了一道深险的溪流,路中断了。索性拐个弯吧。少年这样安慰自己。就在这时,他仿佛得到山神的启示,豁然开朗:溪流是一条水路,为什么不沿着它筑一条石路呢?水会流到外面的世界,那么石路也一定能通向外面的世界的!少年被自己的发现激动着,他没日没夜地把所有能搬得起、撬得动的石块都汇聚在他心目中的石路上。倦怠了的时候,他就在自己铺就的石路上走上一会儿。那些参差不齐的石块,只是码在地上,少年走在上面,感觉有些跌跌撞撞。只能靠时间了。少年相信这些石块总有一天会长到地里去,那时候走上去一定十分安稳。
⑥过了好长好长的时间,这些石块历经风吹土掩,稳稳地嵌入地里,和那些裸露在外的嶙峋大石看不出有什么不同,都像是天造地设的,只不过有的地方石块密集些、细碎些,细细看去还能找到人工的痕迹。但从来没有人会去计较,就像后人们的坐享其成。路也似乎不像路,直到走上去了,脚踩踏实了,这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条路。
⑦这条路会通向哪里,会有什么样的风景,这似乎都超出了少年的想象。那里会有辽阔的天空,有广袤的平野,有人间烟火,有歌舞升平,有喧哗和躁动,有雾霾和拥堵。少年想不到这许多。他只是在想,这一定是条有诗和远方的路。
⑧少年就要出门远行了。他踌躇满志,以为世界就在脚下。他不知道从此以后能看到多大的世界,要饱经如何的悲喜。他更不知道,他会从此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我们真不知道这位少年究竟去了哪里。以至我们自己现在也不清楚,我们谁能是他的后人。反正我们眼前的这位少年正急不可待,跃跃欲试。
⑨这个时候,应该有一阵歌声飘过来。这歌声,起初期期艾艾,断断续续。不一会儿,就像一阵风雨冲刷过来,急促而又恳切。紧接着,像在絮叨,又似在叮咛。它们一句赶着一句,像祖母当年穿针引线纳着鞋底,又像母亲灯下一针一线缝补衣物。歌声弥漫在村落,回荡在山谷。从此这歌声穿云破雾,不绝如缕,如同少年出门时的执着坚定,义无反顾。
⑩多少年后的某一天,生活在山外都市里的一些人,身体里的某根神经被同时触动,他们相约着,一起来到了少年的家乡。疑惑中,他们总觉得似曾来过,但是在什么时候,却怎么也想不清楚。临到从毛南族村寨走出时,他们听到了当年少年出门时听过的歌声。一群说说笑笑的人陡然安静了下来。他们听不懂一句歌词,但他们认定唱到了他们的心底,仿佛这歌声当初不是为了送别少年,而是要等到今天专门唱给他们听似的。他们长久驻足,不忍离去。
【小题1】山中的少年由山里到山外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历程?请按要求完成表中内容。时间变化 | 少年经历 | 心理变化 |
生活在山中 | ![]() | 习惯到厌倦 |
寻求往山外 | 奔跑、捡石头铺路 | ![]() |
临出门远行 | 有送行的歌声,有亲人的叮咛 | 执着坚定,义无反顾 |
【小题2】第③段记叙少年在山中奔跑过程中,“抬头看到的却是奇峭突兀的山势”“远远的还是这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影”,其目的是什么?
【小题3】从修辞的角度谈谈你对第⑦段“他只是在想,这一定是条有诗和远方的路”一句的理解。
【小题4】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5】文中第⑥段说:“路也似乎不像路,直到走上去了,脚踩踏实了,这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条路。”课文《故乡》亦有类似的语句,请你写下来,并谈谈你的阅读体验。
《故乡》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自古就有“以德立身,以诚信得天下”之说。所谓“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唯有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培养合乎社会发展的优秀品格,砥砺顽强的意志,铸造积极健康的进取精神,才不枉担负***时,多强调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指出:周恩来的教养,“来自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和‘上等人’应具有的品德、智慧、尊严、宽厚、仁慈、决心和刚毅”。周恩来对名利得失的超然与淡泊,使他“虽有荣观”之高位,依然能够做到“见素抱朴”和“燕处超然”,不受功名利禄所累,不改自然朴素本性。他低调谦逊,格外能够忍受劳苦。深厚的道德修养,造就了周恩来兼具温文尔雅、谨言慎行、诚实厚道、彬彬有礼的君子人格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形象。
⑤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伟大人物,但是道德修养却是人人必须谨守的为学为人之本。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学以养德,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第18期)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小题2】司马光认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为什么说“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小题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小题5】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
你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识别技术究竟哪种强
柴逸扉
指纹识别是人类掌握较早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脸部识别、声音识别、静脉识别、瞳仁识别……这些曾经只出现在《碟中谍》等大片中的生物识别技术,如今已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使用、上班打卡考勤、银行开户取款、学历职称等考试的身份认证,这一系列的事项都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来完成。
对于哪项技术更有优势、哪些技术存在弱点,专业技术人士、设备提供者、普通消费者都有自己的判断和体验。
“以前人们认为指纹识别很安全,除了在手脏、皮肤受损时识别会受影响,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这忽略了指纹识别的风险。”艾瑞是广州某家识别技术企业的工程师。他向记者表示,指纹识别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使用方便,但很容易复制,并引来安全风险。此前就发生过枪手用仿真的指纹膜代替考试的事件。
不过,对于低风险的应用来说,比如上班考勤,指纹识别是成本较低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毕竟一台普通指纹识别机的价格大概在200元上下,好一些的也不到1000元。
相比指纹识别,眼球识别技术则有了更高的安全性和不易复制的特点,因为它需要通过识别独一无二的眼球静脉图案来辨别不同生物活体,从而实现高度的安全性与不可复制性。一些手机诸如Vivo X5Pro、TCL等都使用了这项技术。但是,眼球识别技术的缺点是在黑暗环境下使用会受到一定制约,识别时间长,不如指纹识别方便快捷。
另外,面部识别和声音识别技术近期也颇为流行,比如去年3月的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演示了蚂蚁金服的扫脸技术。当前的微信版本上也已经可以通过“声音锁”来登陆。用户在微信设置里开启“声音锁”功能后,退出账号再登录时,只要读出相应的数字,无需输入密码就能进入微信。
当然,这两项技术也都存在着漏洞,比如人脸相似的“双胞胎”可能会被混淆,人整容后不易识别;而声音则可以在变声器的处理下被模仿等。不过,由于这两项技术对设备要求没有那么苛刻,对用户来说简单易行。
而对于静脉识别技术来说,它同样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作为身份授权、身份认证的精确度相当高。不过,由于手指内部的静脉血管图像需要被特殊的光学镜头准确拍摄,因而在推广中存在限制。
另外,对于行业内呼声较高的虹膜(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识别技术,它的识别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与之相比,指纹识别误识率为0.8%,人脸识别则为2%。不过,由于虹膜识别对设备的高要求,因此许多装有普通摄像头的手机无法实现这一技术的植入。同时,单体的虹膜识别机等设备市场售价平均在1.5到2万元之间,个别设备售价更高。因此,想要获得更好的推广,降低成本是这项技术首先遇到的问题。
面对这些生物识别技术各有利弊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复合生物识别技术将逐步取代单一生物识别技术。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新一代的生物识别技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必将引领着单一的生物识别方式向复合生物识别方向转变。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题1】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目前只有智能手机使用、上班打卡考勤、银行开户取款、学历职称考试的身份认证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来完成。 |
B.就现阶段而言,指纹识别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识别技术,其主要原因是指纹识别技术使用方便,再就是普通指纹识别机的价格相对便宜。 |
C.眼球识别技术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不易复制的特点,但是,在黑暗环境下使用眼球识别技术就会受到一定制约,而且识别时间长,不如指纹识别方便快捷。 |
D.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新一代的生物识别技术即复合生物识别技术将逐步取代单一生物识别技术,它将引领着单一的生物识别方式向复合生物识别方向转变。 |
A.选文题目“生物识别技术究竟哪种强”用反问形式,能够引起读者思考,提高阅读兴趣,导入说明内容。 |
B.选文中“此前就发生过枪手用仿真的指纹膜代替考试的事件”是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指纹识别容易复制,并引来安全风险。 |
C.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指纹识别、脸部识别、声音识别、静脉识别、瞳仁识别等各项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劣。 |
D.选文最后一段“未来,复合生物识别技术将逐步取代单一生物识别技术”中“未来”一词点明时间,说明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需要时间,不能删去。 |
A.指纹识别技术 | B.眼球识别技术 |
C.面部识别和声音识别技术 | D.虹膜识别技术 |
5.名著阅读- (共1题)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一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1)画横线的“这一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什么地方?(2)结合《水浒传》有关林冲的故事情节,说说成语“逼上梁山”的内容含义。
6.语言表达- (共1题)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诚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材料一)日前,在第五届四川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达州市的惠庆丰、刘兴碧、高军政荣获“四川省道德模范”称号,这是达州市人民的自豪和骄傲。近年来,达州公民道德建设硕果累累,涌现出了冯杰、郑持云、徐文建、李林森、陈维平、邹少坤等9名四川省道德模范,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了达州精神,用具体言行彰显了巴渠儿女的人性之美,用不平凡的事迹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摘自“四川新闻网”2017年11月15日)
(材料二)以下统计图是某初中三个年级中“言而无信”的人数调查结果:
(材料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给(材料一)的新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不超过20字)(2)请分析(材料二)的表格,写出你的结论。并结合(材料三)说说你的感想。
8.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