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门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1684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5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sài)   (è)制 (qiú)劲 深(è)痛疾
B.侏(rú)    (àng)然    不(zhuì)    (dān)精竭虑
C.狼(jí)    (chì)热 (fěi)红 摩肩接(zhǒng)
D.(zhì)留   踌(chú)    (qiáo)首    坦荡如(d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防卸    喝彩    连绵不断    巧妙绝伦
B.鲜腴    躁热    眼花缭乱    诚惶诚恐
C.禁锢    蔓延    正襟危坐    摧枯拉朽
D.俯瞰    消逝    油光可签    锐不可当
3.
对下面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
B.“悠然见南山”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心灵的自由惬意。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夕阳落山、成群鸟儿纷纷归巢的美好场景。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领悟到的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
4.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汪曾祺是我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昆明的雨》《受戒》《骆驼祥子》等。
B.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
C.托尔斯泰是法国著名作家,著有《人类群星闪耀时》《复活》《战争与和平》。
D.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将要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常见且运用广泛。

2.句子默写(共1题)

5.
默写。
(1)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5)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9)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 ,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小石潭记》中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运用移动的视角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小题2】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小题1】对(甲)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B.父之(教导,训诲)
C.以顺为者(正确)D.一怒而诸侯(害怕)
【小题2】对(乙)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往求疗(于是)B.而颖悟绝人(超过常人)
C.不数字(书籍)D.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表约数)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曰 必敬必B.是焉为大丈夫乎    
C.居天下广居   妾妇道也D.管夷吾举于 入则无法家拂
【小题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B.军士吏被甲C.曾益其所不能D.是日剧饮而归
【小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同游清泉寺    已而细柳军B.已而之细柳军  军霸上
C.临兰溪  日光D.军礼见 备胡
【小题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B.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C.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D.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小题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小题8】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苏轼亦是“大丈夫”,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乙文,谈谈你的看法。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月艾香

①五月,是个吉祥的月份,也是艾香恣情的季节。

②艾草,这种略显俗气的野生植物,有着独特的气韵,在人们的血脉里流淌了数千年可谓摇曳生姿、慰藉生灵。每年惊蛰前后,艾芽破土拱出,顶开头上厚实的沃土,开始迎接春风的洗礼。艾草的嫩苗为绿色,半月后呈灰白色。叶片椭圆,形似玉指伸展,饱满莹润。月余时间便长成了,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沟坎河畔、房前屋后、路旁荒郊,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

③艾草的素幽清香,一直氤氲在遥远的记忆里,并牢固地生长在每位故乡人的心头上。

④祖先的文字里,早已把艾草与人的生命连在一起。据《本草钢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岁时广记》中记载:“艾草能灸百病。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叶背苗短者为佳。五月五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经久方可用。"《孟子》亦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据说扁鹊、华佗针灸病人时,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病者的穴道,可见用陈艾灸病,效果甚优。

⑤艾草是一种最早与人类肌肤相亲的植物。出生三天的婴儿,用艾草熬水洗浴,据说可以祛瘴气禳胎毒、避瘟驱邪。原本弱小的生命,经受人生的这第一次洗礼,一生茁壮少疾。若家中的老人患有眼疾,用五月带露的艾草在锅里煮沸后温熏洗,不几日眼睛便觉清凉舒适,疲倦与模糊也烟消云散。除了药用,艾草还可食用。艾草煮鸡蛋,清香可口,有清火消炎之功效;风寒感冒,用晒干的艾叶熬茶,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日而愈;在缺医少药、囊中羞涩的年代,正是这种野生野长的草科植物为人们除病去灾,成为寻常人家生活中的必备之物。

⑥经世流年,岁月如歌,乡下人与艾草的不渝情感,演绎成亘古不变的风俗,延续至今。

⑦“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上山采艾草,回来插于门楣,就像贴上一道灵符,趋利避害、招纳百福。这一插,就是上千年。那一束束斜插在檐下的艾草,卷起暗绿的叶子,露出银白的叶背,散发着草药味的清香,守护一方人平安,保佑一家人健康。

⑧神奇的功效赋予艾草一种独特的浪漫情怀。《诗经》里有如是佳句:“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多么缠绵热烈的爱意啊!想念挚爱的恋人,竟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年之境。这思念里虽有艾草淡淡的清苦,也有艾草执着的醇香——原来,艾草竟是清纯浪漫的爱情象征。

⑨艾者,爱也。端午插艾,不仅是文化和习俗,更是家乡的味道。那艾香弥漫,恍若散发着母体的奶腥和温馨,从遥远的故乡飘来,浸润着游子的身心。于是,心中深切的祈愿和殷殷的牵挂,凝结成对母爱的期待,在故乡袅袅的炊烟里轻语呼唤。

⑩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叶剑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B.艾草因为可食用,可药用,成了现在人们生活的必备品。
C.艾草淡淡的清苦和执着的醇香象征了清纯浪漫的爱情。
D.文章题日为《五月艾香》,是为了强调艾草生长的季节。
【小题2】本文写到了有关艾草的哪些内容?
【小题3】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
【小题4】作者在文末说:“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名著阅读(共2题)

9.
根据提示填空。
(1)出自苏联作家 _____(人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主人公_____人名)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2)宋江征讨方腊,待班师回朝时,一百零八条好汉就只剩下___(填数字)人。
(3)《神秘的池塘》中描写到池塘底下的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____________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____________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变成__________。
(4)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___________剪下许多小叶片是为了将小叶片凑成一个个针箍形的小袋,储藏蜂蜜和卵;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
10.
有句歇后语叫“杨志卖刀——英雄末路”,请你简要概述杨志忍痛卖掉祖传宝刀的原因。

7.其他(共1题)

11.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从不对我们说这些事的实话。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和比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2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