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159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

1.字词书写(共1题)

1.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给予他们一种悲天 mǐn (   )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人们将精神和自然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 líng tīng(    )蝉的欢鸣,感受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1)“秋则悲悼落叶”中“悼”的正确读音是(    )。
A.diào B.dào
(2)填入文中“   ”最恰当的字是(    )。
A.融 B.溶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A.悲天 mǐn( )人    B.líng tīng( )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习题。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文言文后完成习题。

(1)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殆,风流为一时之冠。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而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2)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犊牛甚妙。

(选自《晋书·王献之传》,有删改)

(注)①容止:容貌举止。②殆:懈怠。③吉人:这里指优秀的人。④乌驳:黑色。
【小题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1)俱诣谢安   诣:
(2)客问其故  故:
(3)徐呼左右扶出   徐:
(4)羲之密从后掣其笔  密: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小题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 3 处)
桓 温 尝 使 书 扇 笔 误 落 因 画 作 乌 驳 犊 牛 甚 妙。
【小题4】文章第(2)段主要写了王献之在书画方面的成就,写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小题5】文中的献之、徽之就是王子敬、王子猷,结合下面链接的《人琴俱亡》,说说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链接材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予作文以记之
(2)佳木而繁阴
(3)予观夫巴陵
(4)酒问青天
(5)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6)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1)诸位,把眼睛闭上五分钟,然后平心静气地想想父亲或者母亲试试看。你们的父母是如何深深地爱着你们,怀念子女的父母之心是多么温暖、多么广阔,直到现在不是依然使大家感慨万千、激动不己的么?啊,用不着闭上眼睛,你们大家无论早晚不是深深地感到双亲之恩么?这个故事,肯定也是让你们知道父母之心是多么伟大的故事之一。

(2)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濑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 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贵妇人。女佣和打杂儿的片刻不离左右。

(3)与此成对照的是,有个四十岁上下的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

(4)不知为什么,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后来,她在老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

(5)孩子多。真快乐啊!

(6)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穷人孩子多了更苦。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孩子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这不,现在就是为了孩子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7)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可是没有孩子。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孩子当中领养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如果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酬谢。

(8)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还是和孩子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

(9)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儿子来到夫人的舱房。

(10)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

(11)第二天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儿子出现在财主夫人的舱房。

(12)昨晚,我们仔细地考虑了好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 把长子送人,不管怎么说是不合适的。如果允许,我们想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13)完全可以。贵夫人愉快地回答。

(14)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财主夫人舱内,很难为情地说:‚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麻烦了。我二儿子的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婆婆。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婆婆似的,实在太对不起我丈夫了。再说,孩子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他已经懂得是我们抛弃他的。这太可怜了。如果您允许,我想用女儿换回他。

(15)财主夫人一听是想用女孩换回男孩,有些不高兴,看见母亲难过的样子,也只好同意了。第三天上午,轮船快接近北海道的时候,夫妻俩又出现在贵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16)你们怎么了?财主夫人问了好几遍。

(17)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18)财主夫人听着流下同情的泪:

(19)都是我不好。我虽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

(20)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小题1】小说具体描述了穷夫妇三次卖孩子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卖孩子的经过
时间
心理变化
 

第一次

穷夫妇因家里穷, 接受了贵妇人的意见,
售卖大儿子。
 

傍晚

 
求之不得——不适合
 

第二次

穷夫妇因考虑大儿子要继承家业,

所以想用二儿子替换。

 

    

 
勉为其难——觉得可怜
第三次
    
这天傍晚
感觉难过——③    
 
【小题2】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该句子)
(2)与此成对照的是,有个四十岁上下的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从内容与结构的角度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小题3】假如你是这对穷夫妇中的一位,卖了小女儿,回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模拟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一段 30 字左右的文字。
【小题4】请结合链接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父母的心‛的理解。

(链接材料)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出生大阪,两岁丧父,3 岁丧母,8 岁时祖母去世,12 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 岁时祖父亦亡,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使川端康成作品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1968 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川端康成的内心深处,一直特别渴望父母之爱。

5.名著阅读(共1题)

6.
名著阅读。
【小题1】下列诗句,不可能在《唐诗三百首》中找到的两项是(    )(    )。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小题2】对比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运用对比    (作者)的《范进中举》塑造了唯利是图的群像;鲁迅的《故乡》则主要刻画了    这个辛苦麻木的农民典型;而   (国家)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则通过“我”一家人对于勒叔叔态度的不断变化来反应那个时代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小题3】“兄弟”是《水浒传》中令人动情的两个字。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组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们的兄弟之情。
(1)鲁智深——林冲 (2)宋江——李逵 (3)武松——施恩

6.情景默写(共1题)

7.
古诗文名句积累。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3)人生若只如初见,_____。(纳兰性德《木兰花》)
(4)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_____,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6)著名主持人李咏把快乐留给世人,把痛苦留给自己,英年早逝。我们可以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两句诗歌颂他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
(7)制裁“中兴”通讯公司,美国政府显然是“_____”,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步伐。(选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8)后人爱用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_____,_____”两句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

7.综合性学习(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剪报,完成下列小题。

剪报一:(来源:2016 年 9 月 26 日   广州信息时报)

超九成幼儿园孩子接触过手机(节选)

刘宇雄

 

 

家长存在哪
‚四大失误?
第一:没有成为孩子的‚数字好友。
44.7%的家长没有在 QQ 上
55.8%的家长没有在微信上
62.9%的家长没有在微博上和孩子加为好友

第二: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措施

61.7%的家长没有为孩子筛选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 应 用 程 序   67.7%的家长给孩子平板电脑时没有约定玩的时间和内容
第三:没有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72.9%孩子看到爸妈在家里最喜欢玩手机
53.6%孩子看到爸妈喜欢上网玩微信
48.0%孩子看到爸妈喜欢网购

 

 

第四:在孩子面前越来越没有了影响力
‚学习上遇到问题的求助对象是谁?
小学生   首选妈妈 34.1%
首选爸爸 17.5%
初中生   找同学 25.4%
上网找答案 21.4%

 


剪报二:(来源:2016 年 12 月 2 日   现代教育报)

听似高大上的概念,其实有着生动而具体的生活内涵。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对大众媒介的本质有知晓和批判的能力,懂得大众媒介所运用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所产生的影响。通俗地解释,就是帮助受教育者熟悉媒介江湖的底线和规则,趋利避害,厘清权责,不被泥沙所裹挟,不被工具所物化,享受数字化成长的便利,体会信息化创造的乐趣。

不过,粗放的环境教育并不能自动生成良好的媒介素养。面对暴力黄色信息、网络霸凌现象,指望自觉与意会,显然不太靠谱。今年 10 月,《中国城市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发布。报告全景式地描绘了我国儿童数字化成长主要阶段的同时,亦提醒公众关注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新媒体环境渗透进青少年成长全过程。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自出生开始,新媒体便融入学习与成长的每个环节。二是青少年理解与判断能力较弱。网络不是青少年的网络、亦非中国的网络,在全球互联网的裂变式传播中,若不能给青少年一副触网的盔甲,贸然投身其间,难免头破血流。一言蔽之,网络的开放性、技术的多面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媒介很可能是把双刃剑。

当然,媒介素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专业的学校教育固然宜及早将之列入教育部门的课程规划,补位的家庭教育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闲着——既不能一棒子打死,把信息媒介视为洪水猛兽,禁绝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亦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孩子在网络世界里摸爬滚打,不加引导和约束。

家庭的媒商决定着孩子的媒商,家长的媒介素养影响着孩子的媒介素养。今年 7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首次提出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中。面向家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板上钉钉的大势所趋。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以上剪报原意的一项是(    )
A.根据剪报一的资料,儿童在线会遭遇“不安全”“不健康”“不文明”这三大风险,如果大家共同努力,避免这三点,儿童在线就无忧了。
B.当网上要求填真实资料时,会先询问父母意见的孩子不足一半;初中学生因为年龄的增长,心智更成熟些,比小学生表现得更慎重。
C.学校和家庭都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要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绝不允许把手机带到学校。
D.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前,我国尚无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中。面向家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势所趋。
【小题2】阅读剪报一,概括出导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严重的原因。
【小题3】剪报二说“专业的学校教育固然宜及早将之列入教育部门的课程规划,补位的家庭教育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闲着。”请你结合剪报一、二的内容,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角度各写一条帮助孩子安全、健康、文明地使用新媒介的措施。
【小题4】假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正当时》的作者线教平先生要根据这篇文章给家长作个讲座。下面这则事例能否放入讲座中来支撑他的观点?请简要阐述理由。

(事例)多多,14 岁。原来学习成绩不错,家长认为他自控能力较强,允许他拥有手机, 此后他逐渐沉迷,成绩下降很快。

9.
请根据下面材料,以班委会的名义,向校长写一份能帮助学生增加睡眠时间与提高睡眠质量的建议书。要求:只写正文,内容合理,条理清晰,150 字以内。

白云中学 901 班调查显示:白云中学九年级大多数学生 6 点左右起床,23 点左右睡觉,平均睡眠时间 7.2 小时,78.7%的学生认为自己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高。影响学生睡眠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情绪波动等。

8.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彩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石桥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心目中是永恒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9.其他(共1题)

11.
写出下列诗词所描写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
(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
(3)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