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中学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二) 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143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2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105岁高龄的著名作家杨绛先生在北京去世,这个消息很快被传得满城风雨
B.5月20日,我市各级部门认真落实救灾应急预案,有条不紊地开展灾后救助工作。
C.谢幕战中的科比,首当其冲,狂砍60分,打破了NBA球员退役的得分记录。
D.虽然这道题很难理解,但是在小明耐心细致的讲解下,我们终于幡然悔悟了。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删除“因为”)
B.《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把“描绘的”改为“描绘了”)
C.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将“一连串”放到“事情”前)
D.佛山某校开展的“最美校园卫士”“感动你我他”评选活动,发扬了校园正气,倡导了校园新风。(“开展”改为“创办”)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的词语。
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è dú(_____)职业之神圣。
⑵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yì yùn(_____),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⑶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 yǎo wú xiāo xī(_______)了。
⑷或者是chóng luán dié zhàng(_______),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3.句子默写(共1题)

4.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⑴___________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⑵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⑶《木兰诗》中最能形象地表现战地艰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⑸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一食尽粟一石 (2)之不以其道 (3) 执策而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句,道出千里马境遇之悲,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似英雄无路。
C.作者用“呜呼……其真不知马也”三句作结,把“无马”和“不知马”这一矛盾尖锐地摆了出来,极尽沉郁顿挫之致。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遇不到能够赏识自己的伯乐,没有伯乐,千里马只能一直被埋没。
6.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威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⑤戚党:亲戚和乡邻。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做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家落/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B.铨每病,母即抱铨一室中/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府君苟有/及鲁肃寻阳(《孙权劝学》)
D.听而后/河曲智叟笑而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小题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先 府 君 在 客 邸 督 铨 学 甚 急 稍 怠 即 怒 而 数 日 不 及 一 言
【小题3】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生活远比朋友圈精彩

①最近,一款名为“西瓜足迹”的小程序在朋友圈刷屏。人们选择自己去过的城市之后,足迹地图就会自动生成。一下子,朋友圈里冒出了一大批旅行达人,“踏足30多个省区,700多个城市,超越了99.9%的用户”者大有人在,惹得不少“吃瓜群众”犯嘀咕,为何你们都走过千山万水,唯独我没去过远方?

②只不过,数据很唬人,实则糊弄人。在这个小程序里,去过哪些地方,全凭自己选择,谎报、多报自然很随意;地级市、县级市并列在一起,很多城市还被漏掉了;超越多少用户也不是计算得出,只是个大概的数值,说来说去,其根本谈不上记录足迹,不过是粗糙简陋的数字游戏,玩家们自娱自乐,没必要太当真。

③其实,晒“足迹”也算不上新鲜事。对很多人来说,“晒”早已成了一种日常仪式,干了什么事,不分享出去,就浑身不自在。当然,我们不否认这其中有真情实感,可“打肿脸充胖子”、“以演谋晒”的也确有不少。一杯咖啡、一本书,发条朋友圈,点赞不断,便自觉读了万卷书;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传几组照片,掌声一片,便好似行了万里路……亦真亦假中,也闹出不少低级笑话。有人煞有介事晒泳装照,称正在墨尔本海滩晒太阳,一看时间南丰球分明是大冬天;有人一惊一乍,撒娇说在倒时差,一打听只是去了趟东京……刷屏一波接着一波,犹如舞台剧一般揭幕、谢幕,有人调侃,生活远没有朋友圈精彩。

④一些人为什么热衷在朋友圈表演?一些小程序一上线便传播甚广,恰是迎合了这些心理。简单的地图、直观的数据,用户借此很好地宣示了“世界那么大,我都去看了”,至于各种缺陷、漏洞,迷失在情绪中的人们怎会较真。莎士比亚有言:“这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这句话放在社交媒体时代,颇为贴切。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更广、机会更多,也更简单了。分享、点赞、转发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被重视、被认可、被崇拜,久而久之,也不免让人有一种自带光环的幻觉,进而迷恋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快感。

⑤生活不在别处,表演换不来精彩。有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社交评分系统主导了人们的生活一一获得评分高的受人尊重,评分低的将被人排挤;人们疲于应付“点赞”与“被点赞”,最终丢失了自我。这一隐喻,值得我们深思。远方到底在哪里?不在朋友圈,不在镜头里,而是在脚下。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否则就算走到天涯海角,也没有跳出方寸之大的小圈圈。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7日)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从一款名为“西瓜足迹”的小程序在朋友圈刷屏的现象说起,逐层分析,阐述了“生活远比朋友圈精彩”的中心论点。
B.本文既讲道理又摆事实,篇末结合一部电视剧中一个社交评分系统主导了人们生活的故事,从正面得出文章的结论,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文章举出“以演谋晒”闹出笑话的例子,并深人剖析人们热衷在朋友圈表演的原因,指出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是:做自己的事, 走自已的路。
D.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如第③段运用比喻手法,将刷屏比作舞台剧一般揭幕、谢幕,生动形象,自然地引出“生活,远没有朋友圈精彩”这类调侃的话。
【小题2】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瓜足迹”小程序显示的数据虽然很唬人,但其实没有真实记录足迹,只是粗糙简陋的数字游戏。
B.“晒”早已成了一种日常仪式,其中有真情实感,也有“打肿脸充胖子”的。
C.晒朋友圈者能够得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认可、崇拜。
D.我们如不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就算走到天涯海角,也没有跳出方寸之大的小圈圈。
【小题3】联系本文文意和下面材料,谈谈你读后的感悟。

材料一:近日,在广州市白云区从事教育工作的市民李晓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人在网上随意发布,并放在了某网站的宣传海报上。她感到非常气愤:为何自己的照片会出现在某网站的海报上?原因可能与她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上的自拍有关。

材料二:朋友圈晒火车票、飞机票时注意保护票面上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因为这很可能成为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如果黑客找到办法破译条形码或二维码,个人信息将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8.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1)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2)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3)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4)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5)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儿个就搬过去。”

(6)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7)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8)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不舍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眼。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9)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10)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11)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12)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

(13)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他那不再强壮的背影却透着缕缕孤寂与落寞。想起年幼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于是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然后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要。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到放学,我都格外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

(14)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15)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16)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激动得紧握我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

(17)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思无终。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有改动)

【小题1】根据文章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情节
父亲的反应
(1)
神情黯淡
去养老院前,“我”和父亲吃早餐
(2)
“我”送父亲前往养老院
(3)
(4)
激动开心
 
【小题2】文章第(13)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2)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小题4】第(17)段画线句子中,作者改换称谓,称父亲为“这个男人”,请结合文章说说“这个男人”有什么含义?

6.名著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甲)国王要是能说服他的内阁同他合作,他就可以成为宇宙间最专制的君王。可阁臣们在下面的大陆上都各有产业,同时他们又想到宠臣的地位非常不稳,所以都不肯跟国王一起奴役自己的国家。

一旦哪座城市发生叛乱,卷入激烈的内斗,或者拒绝像平常那样的纳贡效忠,国王就有两种可以使他们归顺的手段。第种手段比较温和,就是让飞岛浮翔在这座城市及其周围土地的上空,人们享受阳光和雨水的权利被剥夺,当地居民就会因此而遭受饥荒和疾病的侵袭。如果罪有应得,岛上还同时可以往下扔大石头,把他们的房屋砸得粉碎。他们无力自卫,只好爬进地客或洞穴去藏身。要是他们依然顽国不化,甚至还想谋反,国王就要拿出他最后的办法来了: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的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统统毀灭。不过,国王很少采用这种极端手段,实际上他也不想那么做;大臣们也不敢建议国王采取这样的行动,因为如果飞岛落下去了,不仅人民要憎恨他们,自己的产业也要受到极大的损害;而飞岛是国王的领地,不受任何影响。

(乙)我越往前走,海峽也就越浅。不多一会儿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立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皇帝希望我另找一个机会把剩余的敌舰全部牵引到本国港口来。君王的野心总是无法测度的,他似乎一直在想把不来夫斯古帝国灭掉,化为自己的行省,派一位总督去统治。他要彻底铲除大端派亡命之徒,强迫该国人民也打破蛋的小端,这样他才可以算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君王。不过我却尽力设法使他打消这种念头,我提出了许多论据,从政策上、正义上论起来他都不该如此。我又直率地向他宣称:“我永远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从此以后,皇帝就和一小撮对我不怀好意的阁员开始制造阴谋来陷害我。不到两个月工夫,阴谋暴露了,几乎达到了把我消灭掉的目的。伟大的功绩在君王眼里能算什么,如果一时你拒绝满足君王的奢望,即使你从前立过大功也绝不能得到宽恕。

【小题1】联系原著,选文(乙)中“我”为什么被皇帝当场封为“那达克”?
【小题2】联系选文简要分析“国王”和“皇帝”的性格特点。
【小题3】根据(甲)、(乙)两个选文说说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特色。(答出两点即可)

7.语言表达(共1题)

10.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却比较低,这很令人担忧。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履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青山遍布祖国大地。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绿树”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8.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里有很多遇见,一次旅途中遇见我们期待的美景,求学路上遇见关爱我们的良师,茫茫人海里遇见知心朋友,一本书里遇见我们的精神偶像……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