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124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4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拖沓 瞭望 正襟危坐 家喻户晓
B. 崛起 躁热 不攻自破 断章取意
C. 震憾 苍茫 自出新裁 络绎不绝
D. 辐射 闲暇 消声匿迹 交头结耳
2.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应(hè) 热(chén) 追(sù) (hōng)堂大笑
B. (zhì)序 严(jǐn) (jiào)对 悲天(mǐn)人
C. 粗(cāo) 气(kài) 取(tì) 花团(jǐn)簇
D. (háng)辈 纯(cuì) 主(zǎi) 顿开茅(sè)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论读书,***信手拈来文史经典中的金句,指出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快餐化的知识。
B. 在占地500多公顷的北京世园会里,“会呼吸”的中国馆、眉山市参与建设的国际竹藤馆……各式建筑浮光掠影,令人流连忘返。
C. 从五四运动开始,革命、建设、改革,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几代人殚精竭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无私奉献。
D.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敢走在时代的前列,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用青春和汗水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点亮24小时城市书房”活动,把城市书房建设成为传播文化的平台,给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
B.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望新中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内心都会激发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C. 在扶贫攻坚中,大规模的异地扶贫搬迁,改变的是当地千百年来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态保护的良机。
D.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将推动人类社会迎来共创分享的新智能时代。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学会读书,不仅需要搭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__________这种方法会让你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读书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①如果有了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就可以从全局把握一本书。
②你可以设想自己就是作者,他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③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作者的思维框架,画个思维导图。
④合上书本,思考一下,假如我是作者,我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⑤你也要锻炼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思想用更适合你自己的方式重新表述出来。
A. ②④③①⑤   B. ②④③⑤①
C. ③②④①⑤    D. ③②④⑤①
6.
下面回目分别出自《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三部名著,全都出自于同一部作品的一项是(   )

①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②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③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

④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⑤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⑥爱少俊访友神乐观,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⑦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

⑧虞秀才重修元武阁,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A. ①④⑦   B. ②⑤⑥   C. ③④⑦   D. ⑤⑥⑧
7.
下列诗句中,与“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所抒发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
A.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个普通人

李 娟

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平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的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道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在那里又停一宿,从南到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热悉……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目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不容易才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可是,那个老账本上所有的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地在那一页上停留了好几年。

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个家伙的下落。

冬日的一天里,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谁知他不看倒罢,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而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

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写的。但字迹这个东西,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

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如“我妈”当面骂人之后支支吾吾的语言,形象地表现了我妈金钱至上,没有信仰。
B. 文章构思巧妙,行文一波三折。开篇设置不知道借债人是谁的悬念,文中又有对普通人的误会,结尾消除误会。
C. 文章结尾耐人寻味,普通人虽然很穷,但绝不赖账,八十元钱五次才还完,这样的诚实质朴让人感动。
D. 文章叙述了一个普通人赊账到还账的故事,表现了喀吾图淳朴的民风和牧民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小题2】结合上下文和加点的词语,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2)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小题3】本文题为《一个普通人》,可是作者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这个普通人看似无关的事?
【小题4】文章以看似平常的《一个普通人》为题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对比阅读(共2题)

9.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虎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衣冠,窥镜 服:衣服
B. 臣之妻臣   私:偏爱
C. 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秋:秋天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十分憎恨
【小题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文内容都在规劝君王。甲文规劝君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乙文除广开言路外,还建议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B. 两文规劝的方式不同。甲文以亲身经历设喻进谏;乙文直接向后主陈述当时不利与有利条件,再提出建议。
C. 两文规劝的主人公都形象鲜明。甲文邻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乙文诸葛亮至诚至忠,有政治远见。
D. 两文都以叙事为主,融以议论和抒情。在写法上甲文采用类比,以小见大;乙文层层递进,借古鉴今。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0.
课外古诗文阅读阅读苏轼的一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甲)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栋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元丰三年二月,苏轼到黄州寓居定惠院。②漏断:指深夜。

(乙)与章子厚

某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死,牛医不识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注)①选自《苏东坡全集》。元丰三年,苏轼贬居黄州,自号东坡居士。章子厚即章淳,当朝丞相。②陂(bēi):梯田。③黑牡丹:牛的戏称。

(丙)书临皋亭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②入。当是时,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注)①选自《东坡小品》。元丰三年五月苏轼迁临皋亭。②坌(bèn):聚集。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恨无人(反省)
B. 昨日一牛病死(接近,几乎)
C. 牛医不识其(容貌)
D. 有所思(你,第二人称代词)
【小题2】下列对三则文本相关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词描写了苏轼初到黄州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B. 乙文“言此发公千里一笑”不仅是苏轼为妻子能医好病牛而笑,也为自己对乡村生活充满乐趣而笑。
C. 丙文描绘了作者在临皋亭所见的雄奇开阔之景,也写出了他为自己酒足饭饱之后无所事事的内疚惭愧。
D. 乙丙两篇小品文写法各异,乙文叙事简洁,将一件小事写得饶有趣味;丙文文笔洗练,情景交融。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2)“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
【小题4】苏轼贬居黄州,有时会感到孤独寂寞,但又能随缘自适,超脱旷达,坚守理想。请结合上面三则文本简要分析。

4.名著阅读(共1题)

11.
下列人物都出自部编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如果从中找一个人做朋友,你会选择谁呢?请以“我会选择《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做朋友”为开头,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要求:结合名著的内容,概括人物特点,至少出现一个与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件。80字左右。
尼德·兰    朱赫来    刘志丹    王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