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 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为“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B. 尽管当时只有17岁,王源曾在2017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30为最具影响力青少年之一,真是既稚嫩又锋芒毕露。
C. 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以4:1的总比分战胜了最顶尖的棋手李世石,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成绩跨过了一道微不足道的门槛。
D.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亘古不变的是人类追求梦想的百折不移的信念。
2.字词书写- (共1题)
书,是知识的来源,是修养的裁体。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在静谧的夜晚守着一盏孤灯阅读的时候,我们便会享受无拘无束畅游的从容,内心便会感到无比充盈。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领略到黄河惊涛澎pài 的气势;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了解到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藉时qiè 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认识了到邓稼先这一xiǎn 为人知的科学家。读《木兰诗》,我们领略到花木兰这一妇rú 皆知的巾帼女英雄的形象……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耐住寂寞,携书而行!
(1)澎pài____ qiè_____ 而不舍 xiǎn_____为人知 妇rú_____皆知(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小题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小题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请你结合全诗说说“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妙处?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覺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⑪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⑫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有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作者:曾颖,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篇说语文课可有可无,这对下文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小题2】文章第三小节说黄老师很“酷”,他酷在哪些方面呢?
【小题3】第六小节为何提及“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
【小题4】文章题目是“最后一堂语文课”,结尾又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最后”和“开始”自相矛盾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对比阅读- (共1题)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文)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①游宴,周②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③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新亭对泣》)
(注)当时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①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②周:两晋时大臣、名士。③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B. 但微颔之(《卖油翁》)/但当涉猎
C. 久而不去(《卖油翁》)/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D. 自钱孔入(《卖油翁》)/自以为大有所益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诸名士相与登新亭游宴。
【小题3】《资治通鉴》的这两段选文都体现了“对白传神,以‘话’塑人”的艺术特色,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甲乙两文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发。
6.名著阅读- (共1题)
“那是正犯,拿住呢有点赏,拿不住担‘ 不是 ’。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拿钱呢,你走你的,不拿,好,天桥见! 别麻烦, 来干脆的,这么大的人!再说,这点钱也不能我一人独吞了,伙计们都得沾点光,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这么便宜买条命还不干,我可就没了法儿!你有多少钱? ”
(1)说这番话的人是谁?(2)这是祥子遭受的第几次打击? 祥子遭受的第一次打击是怎样的?试简要介绍。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