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10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1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宿(lòu)   午(xiǎng)   扑(shuò)    妇皆知(rú)
B.鸣(háo)   愧(zuò)    字(tiè) 而不舍(qì)
C.门(kǎn)   调(gēng)   取(tì) 为人知(xiǎn)
D.头(gǎo)   油(kāi)    震(sǒng)    气冲牛(dǒu)
2.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斑斓    伛弯    狂澜 苛绢杂税
B.攀谈    深宵    烦躁 黄梁美梦
C.默契    诘问    荒僻 至死不懈
D.屏障    肿涨    粗拙 锋芒毕露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学校发展而举校西迁,亘古未有。
B.作为一班之长,小明乐于助人的精神实在是令人可歌可泣
C.春天来了,白色的野玉簪,就这么烂漫地洒在那些嫩绿的草间。
D.清晨云雾缭绕,仿佛给梯田披上了一件薄衣,扑朔迷离,美不胜收。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记者观察,邹城的街边冷饮店盛饮料的杯子,大多是塑料杯为主。
B.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C.通过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的唯一途径。
D.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博览会,举行了110余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

2.诗歌鉴赏(共1题)

5.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前两句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注)①依姊夫:跟随姐夫。②:偷地。③:恼怒。④脱误:侥幸。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兄何见事晚乎 而两狼并驱如故
B.蒙始就学 悟前狼假寐
C.结友别 自钱孔入,钱不湿
D.蒙辞军中多务  归告蒙母
【小题2】解释加点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鲁肃过寻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当见大惊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母哀而舍之。
【小题4】从甲乙两文来看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 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小题1】作者在这段话里列举了大量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有人说这里列举的景色、物产太多了,有些啰嗦,你认为呢?
【小题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滋着一种热情。 泛滥:
(2)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埋葬:
【小题3】将下列句子改为肯定的陈述句,并谈谈这两种句式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唤我回去。
【小题4】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第三人称“她”来称呼,到后来又说“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的开花

――写在巴金先生逝世一周年

季涤尘

二十二年前,当时八十一岁的巴金先生完成了《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他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告诉读者:“我的愿望绝非‘欢度晚年’。我只能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后来先生又书写了这样一则题词:“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他先后两次说的话,我反复揣摩,觉得含意很深,综合起来是这样:人的“生命必须开花”,做人要有“道德,无私心”,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发挥出来,也是他对别人的殷切期望。

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巴金先生是现时代的一位伟人,他不仅是二十世纪后期我国的文坛泰斗,而且以其思想和人格的光芒而成为几代人的师表。先生终其一生,始终怀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热情,忘我地写作和工作,不停地思考和行动。他常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他把满腔的爱和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这里只简单地说一点先生晚年的事情。

巴金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复出文坛时,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而且因在“文革”中受尽煎熬而损坏了健康。但是,先生出于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依然像年轻时一样,紧握手中的笔,不知疲倦地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78年起的八年时间里,他陆续写了“随想”一百五十篇,完成了计划中的《随想录》――一部记录它真实思想和真挚感情的“真话的书”。在这本书里,他一再探究“十年浩劫”的前因后果,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发表意见。他讲的都是真话,而且时常严肃地坦率地解剖自己。《随想录》一出版,人们便争相购买和认真阅读。许多读者都说:拿起这本书便放不下,好像是一位好朋友在和你促膝谈心,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全都说出来,让你一下子懂得了很多。从读者和评论家的强烈反响中,可见《随想录》价值之高和先生的贡献之大。

创办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先生晚年的一大宏愿。他曾为这件事不懈地努力:是他首先提出创办文学馆的建议,是他在文学馆初创阶段带头捐献自己的稿费和图书资料。为了解决文学馆永久性馆址的问题,他在九十岁时还在病中给国家领导人写信,信中说:“我愿意把我最后的精力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下,一座崭新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在北京落成,在2000年正式开馆。有人说,“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后人将永远铭记先生为创建文学馆所作出的贡献。

先生的最后几年,给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1999年2月,因呼吸道严重感染,突现高热,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他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住进上海华东医院。手术前他对主治医生说,不要用药了,安乐死吧。经手术抢救脱险后,他便一直躺在病床上,既不能说话,更不能写字,忍受着无比的痛苦。他的胞弟李济生先生曾痛心地说:他是“牺牲自己为他人活着,身不由己”。

上面谈到的事情,不都是“道德﹑无私心”的表现吗?生命的开花,一次又一次,最后花瓣全部展开,呈现出无比的辉煌和美丽。这就是受人爱戴的文学大师巴金先生。

曹禺先生曾在一则题词中赞美先生说:“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我要补充一句:巴金先生,你是最美的人生之花。

(选自《中华散文》,略有删节)

【小题1】通读全文,请谈谈你对文题“生命的开花”含义的理解。
【小题2】文中说“这里只简单地说一点先生晚年的事情”,请分条概括出文中所写的事情。
【小题3】如果将文章的最后一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认识。
【小题4】下面是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对巴金先生的颁奖词,请结合本文以及你对巴金先生的了解,说说颁奖词好在哪里(内容和形式)。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5.名著阅读(共1题)

9.
名著阅读。

虎妞没想到事情破的这么快,自己的计划オ使了不到一半,而老头子已经点破了题!怎办呢?地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象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她有点疲乏;被这一激,又发着肝火,想不出主意,心中很乱。地不能就这么窝回去,心中乱也得马上有办法,顶不妥当的主意也比没主意好,地向来不在任何人面前服软!好吧,爽性来千腕的吧,好坏都凭这一锋子了!

(1)“虎妞没想到事情破的这么快”,“事情”是指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孙侦探、车夫老马、虎妞三个人物中选取两个,谈谈他(她)在样子从“人”到“走兽”这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作文(共1题)

10.
请以“我班趣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注意细节描写及叙事的完整。②字数600字左右。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7.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

1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我市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掀起了一阵重新认识汉字的热潮。请你参加“汉字魅力文
化巡礼”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字中有画)“㸑”,读音为“cuàn”。汉字形意相连,请根据该字的篆书字形,猜测它的意思。
帮帮你:“橐”的篆书由九个象形符号组成,分别是:手(上下一共四个)、锅、灶台、木柴(两个“木”)和火。

(2)(字中有悟)阅读下列“汉字听写大赛”夺冠选手的感言,请从中探究出一条识记汉字的方法。
①“有一个词‘精神矍铄’,是我读金庸的《神雕使侣》时认识的。”
②“我猜想“雾凇”的“凇”左边应该是两点水,因为两点水叫冰字点,这一偏旁的形声字一般跟寒冷有关,如“凛列”,我还用这种识记方法写出了“锱铢必较”的‘锱铢’。”
我的发现:
(3)(字中有趣)请你仿造示例,从备选汉字中选择一个,进行趣解。
示例1:劣一一做事偷懒,“少”出了“カ”,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示例2:碑一一“卑”微的“石”头,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执着地站立了一生。
备选汉字:出、愧、海、您、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基础知识综合:(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