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的开花

――写在巴金先生逝世一周年

季涤尘

二十二年前,当时八十一岁的巴金先生完成了《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他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告诉读者:“我的愿望绝非‘欢度晚年’。我只能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后来先生又书写了这样一则题词:“我们的生命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他先后两次说的话,我反复揣摩,觉得含意很深,综合起来是这样:人的“生命必须开花”,做人要有“道德,无私心”,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发挥出来,也是他对别人的殷切期望。

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巴金先生是现时代的一位伟人,他不仅是二十世纪后期我国的文坛泰斗,而且以其思想和人格的光芒而成为几代人的师表。先生终其一生,始终怀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热情,忘我地写作和工作,不停地思考和行动。他常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他把满腔的爱和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这里只简单地说一点先生晚年的事情。

巴金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复出文坛时,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而且因在“文革”中受尽煎熬而损坏了健康。但是,先生出于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依然像年轻时一样,紧握手中的笔,不知疲倦地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78年起的八年时间里,他陆续写了“随想”一百五十篇,完成了计划中的《随想录》――一部记录它真实思想和真挚感情的“真话的书”。在这本书里,他一再探究“十年浩劫”的前因后果,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发表意见。他讲的都是真话,而且时常严肃地坦率地解剖自己。《随想录》一出版,人们便争相购买和认真阅读。许多读者都说:拿起这本书便放不下,好像是一位好朋友在和你促膝谈心,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全都说出来,让你一下子懂得了很多。从读者和评论家的强烈反响中,可见《随想录》价值之高和先生的贡献之大。

创办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先生晚年的一大宏愿。他曾为这件事不懈地努力:是他首先提出创办文学馆的建议,是他在文学馆初创阶段带头捐献自己的稿费和图书资料。为了解决文学馆永久性馆址的问题,他在九十岁时还在病中给国家领导人写信,信中说:“我愿意把我最后的精力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下,一座崭新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在北京落成,在2000年正式开馆。有人说,“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后人将永远铭记先生为创建文学馆所作出的贡献。

先生的最后几年,给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1999年2月,因呼吸道严重感染,突现高热,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他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住进上海华东医院。手术前他对主治医生说,不要用药了,安乐死吧。经手术抢救脱险后,他便一直躺在病床上,既不能说话,更不能写字,忍受着无比的痛苦。他的胞弟李济生先生曾痛心地说:他是“牺牲自己为他人活着,身不由己”。

上面谈到的事情,不都是“道德﹑无私心”的表现吗?生命的开花,一次又一次,最后花瓣全部展开,呈现出无比的辉煌和美丽。这就是受人爱戴的文学大师巴金先生。

曹禺先生曾在一则题词中赞美先生说:“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我要补充一句:巴金先生,你是最美的人生之花。

(选自《中华散文》,略有删节)

【小题1】通读全文,请谈谈你对文题“生命的开花”含义的理解。
【小题2】文中说“这里只简单地说一点先生晚年的事情”,请分条概括出文中所写的事情。
【小题3】如果将文章的最后一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认识。
【小题4】下面是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对巴金先生的颁奖词,请结合本文以及你对巴金先生的了解,说说颁奖词好在哪里(内容和形式)。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1 10:0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