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7

1.选择题(共1题)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wó)旋 (jiāng)然 (jiá)然而止 不知所(cuó)
B. 追(shù) (zhuō)劣 (xiāo)声匿迹    怒不可(è)
C. (jūn)裂 (qiǎng)褓    (màn)不经心 纷至(tà)来
D. 迁(xí) 驰(chěng)    名(fù)其实 目(xuàn)神迷

2.字词书写(共1题)

2.
请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汉字,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3.句子默写(共1题)

3.
默写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所》)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5)《虽有嘉肴》中体现重视实践,强调只有学习和教学之后才能找到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国天下,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博爱胸襟,陆游面对国家危难,深情嘱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甫目睹茅屋破败,大声疾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作答)

4.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春晖:春光。
诗歌要从朗读入手,如果你朗读画线的句子,你会重读哪个字?说明理由。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的小城。“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这块土地,曾经是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汇处的边关要塞。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从事贸易:中原、佛教、西亚等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使得敦煌具有文化的独特价值和迷人魅力。

这些繁荣的景象在莫高窟的壁画上有着生动的记载。莫高窟是敦煌文化的集大成者。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经历代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大、内容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00年,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藏经洞中挖出了公元4~1l世纪的佛教经卷、绢画等文物50000余件……从此敦煌在被掠夺中走向世界。英国人斯坦因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法国人伯希和掠走精品约5000件……面对敦煌的劫难,中国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掀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金石考古学家罗振玉公开发表《莫高窟石室秘录》,向国人公布了敦煌无比重大的发现和痛失国宝的真实状况。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胡适、郑振铎、刘半农等都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研究工作中来。

(节选自徐可《大敦煌》,有删改)

(材料二)

敦煌文物的价值非常珍贵,但材质脆弱。西北地区自然气候又恶劣,地震和风沙的破坏,都让其受损程度加剧。以莫高窟为例,壁画是属于土质文物,本身十分脆弱,加上病害时有发生,不断危害着壁画的安全。另外,每年大量游客涌入洞窟,打破了原来恒定的小气候环境,大大加速脆弱的壁画和彩塑的褪变。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我们研究院制定了《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等相关制度,有目标、分目标,也有原则和措施。

(节选自樊锦诗演讲,有删改)

(材料三)

浓缩1650年,跨越3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展览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教煌——走入“时光”,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妆容;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细节片段。

策展人涂宇庆介绍,此次展览开创“镜头式策展”新思路,以电影镜头语言设计观展路线,让观众换一种方式看敦煌,利于文化的传播。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好敦煌文物?
【小题2】为了保护和发扬敦煌文化,几代中国人都做了哪些努力?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概括回答。
【小题3】材料一中加点字“最”有何表达效果?
【小题4】下面是教煌壁画《雨中耕作图》,如若在“觉色敦煌”中展出,你认为放在哪个展区最合适?请依据材料三的内容说明原因。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乌篷摇梦到春江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②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③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⑦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出自唐代裴度《傍水闲行》)在哄哄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庭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梁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⑩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⑪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文/叶文玲,有改动)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富春江的特点
表现
(1)
(2)
(3)
(4)

江水浪敛波平
 
【小题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真难说是山绿了江,还是江绿了山。(赏析加点词语。)
(2)“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出自唐代裴度《傍水闲行》)(引用诗词有何作用?)
【小题3】文章题目很吸引人。请简析其妙处。
【小题4】如何理解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小题5】文中所提到的严子陵身上的精神在今天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还有意义吗?请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写出你的看法。(不得抄袭阅读内容,不超出所给字格)

6.名著阅读(共1题)

7.
名著阅读。
(1)《水浒传》108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下列各项中上梁山的原因与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被官府(或者与官府有勾结的人)陷害,被迫上山型的,如林冲。
B.主动投奔、自愿上山型的,如孙二娘。
C.被俘上山,由于个人意志不坚定,甘愿为梁山效力型的,如关胜。
D.因行侠仗义而得罪官府型的,如杨志。
(2)保尔一生四次跨过“死亡门槛”。①保尔在和波兰白军的战斗中腿受伤并得了伤寒;②_________________;③有伤病的保尔被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④_________________。他的人生经历向我们揭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真正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一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1)水声
(2)潭中鱼百许头
(3)佁然不动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选文句式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三五七字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8.课外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元十九年,子厚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元和中,为柳州刺史。既至,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注释)①用事者:掌权者。②例出:按规定遣出。③教禁:教谕和禁令。④质:典当,抵押。⑤子本相侔(mōu):利息和本金相等。⑥佣:当雇工。此指工资。
【小题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未 虽有道,弗学(《虽有佳肴》)
B. 其土俗    罔不势象形(《核舟记》)
C. 免而归者千人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D. 吾不忍梦得之 复前行,欲其林(《桃花源记》)
【小题2】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B.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C.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D.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小题4】韩愈非常赞赏柳宗元。他在文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文学成就极高、_________________的柳宗元。

9.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

10.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家书,既是亲人间进行交流的情感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家教形式。②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求知体会传授给子孙。③后人从中吸收成长的养料。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教导为人之道,傅雷在《傅雷家书》中_____________。⑤东汉后期随着造纸术的问世,家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⑥秦汉以后,“尺素书”大量涌现。⑦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家书始于秦末汉初,被称为“简”或“牍”。⑧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经济优裕的家庭已经用锦帛写作并传递家书。

(1)第③句中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第④句中面线短句,在横线上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不得抄袭文中词语)
(3)文中⑤⑥⑦⑧四句话顺序杂乱,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写出序号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基础知识综合:(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