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殷勤:形容雨能体贴人意,下得及时。浮生: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谓人生在世,虚浮无定。后来相沿称人生为“浮生”。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小题1】【小题2】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之景。 |
B.下片写人,通过人物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
C.纵观全词,作品中的人物是一个身闲心苦的不得志者。 |
D.尽管人物形象抑郁不得志,但字里行间仍不失豪放风格。 |
【小题3】【小题4】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
A.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 |
B.这首词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 |
C.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悠闲自得的洒脱。 |
D.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是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有近景,有仰望,有俯瞰,有听觉,还有嗅觉。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