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生物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1)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
14NH
4Cl或
15NH
4Cl.a、b、c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

(1)本活动运用了_____和_____技术。c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是_____(填“
15N﹣
15N﹣DNA、
14N﹣
14N﹣DNA”或“
14N﹣
15N﹣DNA、
14N﹣
14N﹣DNA”或“
14N﹣
15N﹣DNA、
15N﹣
15N﹣DNA”),实验结果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
(2)在研究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体积和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观测到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变大,数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基于上述实验现象,怎样才能用红细胞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_____
(3)在细胞分裂间期,线粒体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Ⅰ.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线粒体分裂增殖形成。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在加有
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
| 1
| 2
| 3
| 4
|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
| 2.0
| 1.0
| 0.5
| 0.25
|
①实验中采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目的是_____。
②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初步判断3种假设中成立的是_____(在Ⅰ、Ⅱ、Ⅲ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