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等位基因A
1、A
2、A
3分别决定灰色、褐色、白色,它们之间具有不循环而且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甲对乙显性、乙对丙显性,则甲对丙也显性,可表示为甲 >乙>丙),根据遗传系谱图回答问题。

(1)已知A
2对A
1显性,根据系谱图可确定A
1、A
2、A
3的显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符号表示)。
(2)I
2的基因型为_______。m
1与交配产生灰毛子代的概率为_______。
(3)野兔有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称作Pelger异常。将Pelger异常的雌雄野兔杂交,后代结果如下:正常雌兔58只,Pelger异常雌兔117只,正常雄兔60只,Pelger异常雄兔119只。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
(4)欲探究野兔毛色基因与Pelger异常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设计实验如下:取Pelger异常的纯种灰毛雄兔与正常的白毛雌兔作为亲本杂交,得F
1,再用F
1中Pelger异常的灰毛雌雄兔相互交配得F
2,观察并统计F
2表现型及比例 (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_________,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则控制两对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