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
1全为灰身,F
1随机交配,F
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1)果蝇体色性状中,_____为显性.F
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____;F
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
(2)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__,这是_____的结果。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
1全为灰身,F
1随机交配,F
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3)R、r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____,F
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__种基因型。
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4)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
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体,F
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