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在做《基础实验8》中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将NaOH固体溶于水后的溶液与CuS0
4溶液反应时出现了三种实验现象:蓝色絮状沉淀、浅绿色沉淀、亮蓝色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时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异常实验现象,
同学们展开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实验中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初步探究)甲同学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实验现象如下: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 实验现象
|
第1~6滴
| 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
第7~9滴
| 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沉淀逐渐增多。
|
第10~20滴
| 蓝色沉淀不再增加,振荡后沉淀逐渐变为浅绿色。
|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验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
(再次探究)两种异常现象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碱式硫酸铜是一种浅绿色固体,化学式可表示为aCuSO
4·bCu(OH)
2难溶于水,在酸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
2+、SO
42—和H
2O。加热时能分解生成氧化铜、非金属氧化物和氧气。
②铜酸钠[Na
2Cu(OH)
4]能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该溶液不稳定,久置或加热易生成氧化铜沉淀。
③碱式硫酸铜、氢氧化铜、铜酸钠之间可逐步转化。
(猜想假设)
Ⅰ.Cu(OH)
2在NaOH溶液中溶解生成铜酸钠。
Ⅱ.实验中形成浅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实验探究)
Ⅰ.乙同学向Cu(OH)
2中加入过量饱和NaOH溶液,沉淀溶解,滴加少量稀硫酸,出现黑色沉淀。
Ⅱ.丙同学取出实验中浅绿色固体,分成等质量两份,一份高温灼烧后只得到1.6gCuO固体,另一份滴加10%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盐酸10.95g。
(结论解释)猜想Ⅰ成立。出现黑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II成立。a:b=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丁同学按照书本要求向2mLCu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始终未形成亮蓝色溶液,说明实验现象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实验时要遵守实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