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和小平两位同学进行“如图”两个实验。

(l)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_____。
(3)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把实验后的两支试管的溶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烧杯中没有明显现象,他们决定对溶液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小金认为溶液的溶质一定有Na
2SO
4;小平认为溶液的溶质一定有____;溶质中还可能有什么?
(进行猜想)小金认为溶液的溶质可能有Na
2CO
3;小平认为溶液的溶质可能有____;我认为溶液的溶质可能Na
2CO
3和NaOH都有。
(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测定pH。
| pH>7
| 溶液呈____性
|
②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再滴加无色酚酞。
| ____,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我的猜想成立
|
(结论分析)小区认为实验操作②的结论不严谨,因为___;若要确定我的猜想是否成立,应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然后观察是否有___出现,反应的方程式为___。
(拓展与思考)如果实验操作①中测得的pH=7,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____;可见,探究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