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走进化学实验室。邀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活动一)甲、乙两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稀盐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并各自进行操作。
(1)甲同学根据锥形瓶内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得出以下两个结论:①HCl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②反应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pH_____7(填“≤”或“>”)。
(2)要证明HCl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不只有上述一种方法。甲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又设计了以下二个方案:
方案一:取适量pH=12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搅拌。若测得所得溶液的pH为_____(填字母代号)。由此,就可以得出该反应确实发生了的结论。
A 5 B 8 C 12 D 13
方案二:已知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取适量NaOH固体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搅拌,测得所得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由此,得出该反应确实发生了结论。你认为该方案是否严谨?理由是_____。
(活动二)丙、丁两同学想再现课本上将“澄清石灰水滴入Na
2CO
3溶液”的实验现象,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并各自进行操作。
(3)丙同学实验后,想知道反应后所得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成分。设计了如下方案:取适量上层清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CaCl
2溶液(中性),充分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滤液变红。由此,得出原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
2CO
3。若将上述步骤中的CaCl
2溶液换成_____(填字母代号),也能通过观察现象得出同样的结论。
A BaCl
2溶液(中性) B Ba(OH)
2溶液 C NaCl溶液 D Ca(OH)
2溶液
(活动三)乙、丁两同学在完成实验后,将两个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4)请写出烧杯中上层清液的溶质(酚酞除外)的可能组成:_____、_____、_____。(每根划线上写一种可能组成,可不填满,也可以加。每空2分,多写或少写都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