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
①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注释:①与(jǔ):举荐。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来问讯(询问消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
B.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
C.处处志之(记住)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陈说,叙说) |
D.不独子其子(以……为子)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
【小题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
B.武陵人捕鱼为业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 |
D.大道之行也 闻之,欣然规往 |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
B.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
C.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D.甲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