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题1】下面语句中,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阡陌:交错相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C.有舟舆, 无所乘之    虽:即使
D.无所之 陈:陈旧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渔人,大惊 蒙是就学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其俗
C.渔人甚异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
D.笑止之曰 使有什佰之器不用
【小题3】下面对两端文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甲)从美好的自然环境、安宁的社会环境、怡然自得的精神面貌、淳朴好客的民风来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
B.文段(乙)中老子描绘了理想中的“国家”的一幅美好蓝图,也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
C.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显然受到老子“小国寡民”内容的影响。这是一个美丽的幻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反映了人民摆脱贫困和离乱的愿望。在这一点上,老子和陶渊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D.(甲)(乙)中都写到了“鸡犬之声”,这直接表现了社会的安宁、美好,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9 12:01: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