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韩愈的《获麟解》,完成下面小题。
麟
①之为灵,昭昭
②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间或,偶尔)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liè)
③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注释】①麟:传说中的兽名。似鹿而大,牛尾。马蹄,有一角。②昭:明白。 ③鬣(liè):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不恒有于天下(___________) ⑵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____________)
⑶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 ⑷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角者吾知其为牛 其真不知马也 |
B.以德不以形 不以千里称也 |
C.然麟之为物 然后有千里马 |
D.不畜于家 骈死于槽枥之间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曾国藩先生评论这篇文章时说:“昌黎自况也,与《马说》异曲同工也。”《马说》中哪句话与本文所表明的观点相近?共同表达了什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