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小题1】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 委:离开
B.威天下不以兵革利 威:威慑
C.亲戚畔之 畔:通“叛”
D.以天下之所顺   顺:归顺、服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
B.环而攻之而不胜  面山而居
C.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不以物喜,不以己
D.故君子有不战    故日月星辰移焉
【小题3】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B.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译文: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译文:限制百姓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家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采用的是总起分承、最后总结的结构方式。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做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B.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C.本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把战争比作治国的道理。
D.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很强的说服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4 12:22: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