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小题1】【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邑人奇之 (______________)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_____)
③且为众人 (______________) ④年与时驰 (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小题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今 夫 不 受 之 天 固 众 人
【小题5】【小题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⑵.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小题7】【小题8】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或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