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①,而通轻侠客②。援前在交趾③,还书诫之日:“吾欲汝曹④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⑤正法⑥,此吾所大恶⑦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龙伯高敦厚周慎⑧,口无择言⑦,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⑩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注释)①讥议:讥讽,谈论。 ②通轻侠客:通,交往;轻,轻佻;与侠士轻佻之人交好。③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 ④汝曹:你等,尔辈。⑤是非:评论、褒贬。⑧正法:正当的法制。⑦大恶:深恶痛绝。⑧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龙伯高:东汉名士。周慎:周密,谨慎。⑨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择:败坏。⑩杜季良:东汉时期人。0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⑩数郡毕至:很多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A.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
B.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
C.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
D.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
A.(甲)文从学习和修身两个方面论述,目的是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最忌险躁。 |
B.(乙)文以“汝曹”称子侄,并反复出现,接近了距离,使子侄们在阅信时倍感亲切。 |
C.“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作者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清高思想。 |
D.马援也很喜爱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