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
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 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 止,废止。④喧:因分心而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