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为研究铁盐与亚硫酸盐之间的反应,某研究小组利用孔穴板进行了实验探究:

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开始时
5min后
3天后
实验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
与开始混合时一致
溶液呈黄色,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
实验I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红褐色明显变浅
溶液呈黄绿色
实验II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红褐色变浅,比II中深
溶液呈黄色
 
(1)测得实验所用0.4mol/L FeCl3溶液及Fe(NO3)3溶液pH均约为1.0。两溶液均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开始混合时,实验I中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5min后实验II、III中溶液红褐色变浅的原因,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IV:分别取少量5min后实验I、II、III中溶液,加入2滴铁氰化钾溶液,发现实验II、III中出现蓝色沉淀,实验I中无明显变化。根据实验IV的现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红褐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针对5min后实验III中溶液颜色比实验II中深,小组同学认为可能存在三种因素:
①Cl- 可以加快Fe3+与S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___________;
③NO3- 在酸性环境下代替Fe3+氧化了SO32-,同时消耗H+,使Fe3+水解出的Fe(OH)3较多。
通过实验V和实验VI进行因素探究:
 
实验操作(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
5min后的现象
实验V
在2mL pH=1.0的0.4mol/L Fe(NO3)3溶液中溶解约___________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 Na2SO3溶液
溶液的红褐色介于II、III之间
实验VI
在2mL pH=1.0的稀硝酸中溶解约0.19g NaNO3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 Na2SO3溶液。向其中滴入少量BaCl2溶液
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因素①和因素②均成立,因素③不明显。请将上述方案填写完整。
(5)通过上述实验,以下结果或推论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Fe3+与SO32-同时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且水解反应的速率快,等待足够长时间后,将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
b.浓度为1.2 mol/L的稀硝酸在5min内不能将Fe2+氧化
c.向pH大于1的稀硝酸中加入少量Ba(NO3)2,使其完全溶解,可用来检验实验I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存在SO42-
上一题 下一题 0.1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05-21 09:40: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