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某兴趣小组展开了金属及合金的相关探究。
【探究一】口香糖包装纸表面的金属探究。
兴趣小组做了图1所示实验:取口香糖包装“锡纸”剪成条状,将“锡纸”带“锡”的一面接在电池两极,发现纸条中间处很快开始起火苗,熄灭后剩下一层薄薄的金属。“锡纸”能燃烧起来的原因是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纸的______。同学们对“锡纸”上的金属继续展开探究。

I 探究问题一:“锡纸”上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1)以前锡纸是用锡制造的,现在大多数是铝箔纸。
(2)“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反应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原理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活泼金属能置换出不活泼金属。部分金属活动性排序如下(越靠前的金属越活泼):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
【实验方案】(1)将处理后的锡纸剪成小块放入小烧杯中。
(2)分别向烧杯中滴加①FeSO4溶液②CuSO4溶液③ZnSO4溶液④MgSO4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口香糖包装“锡纸”实际是铝箔纸。
【反思评价】上述方案中,一定不需要滴加的试剂是______(填编号)。
II 探究问题二:为什么金属没有燃烧 ?
【实验方案】(1)将一块铝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轻轻晃动,发现铝熔化但不滴落也不燃烧。
(2)如图2所示把铝箔卷成筒状,下部裹一纸片。点燃纸片后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实验分析】(1)铝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______。夹持铝箔的仪器名称是______,集气瓶底放少量细沙的目的是______。
【延伸拓展】如图3所示,甲同学将纸卷成一空心卷,上半部包上一层铝箔,点燃下端纸卷后,发现还可以在铝箔卷上方点燃,上下形成较稳定的“子母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下方纸张不完全燃烧产生了______气体,该气体通过纸卷上升至铝箔卷口处燃烧,其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此过程中,下侧纸卷燃烧而接近铝箔的上侧纸卷没有燃烧,铝箔卷发挥的作用可能是______。

【探究二】某铝镁合金(用M表示)中铝含量的分析。
【查询资料】①铝镁合金国家标准:铝含量不能低于78%。
②Al和Mg均能与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
③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在横线上补充一种反应物):2Al+2NaOH+2______=2NaAlO2+3H2↑。镁不与NaOH反应。
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检查该装置是否密封的操作是______。
(2)在图示Y型管两侧分别装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与a g铝镁合金粉末(固体M),使两者充分反应的操作是______;待充分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 mL(氢气密度用 0.09 g/L)。若量气管最大量程为100 mL,则固体M中铝的质量不应超过______g。
(3)若a ="38" mg,V="30.0" mL,该合金______(填“符合”、“不符合”)国家标准;若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替换为足量的盐酸,则反应停止后量气管内气体体积______(填“>”、“<”、“=”) V mL。
上一题 下一题 0.15难度 科学探究题 更新时间:2017-12-31 10:0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