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秦、魏为与国①。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秦救不出。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请出西说②秦,魏王遂约车③而遣之。
唐雎见秦王,曰:“夫魏一万乘④之国,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⑤以为大王筹策⑥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⑦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
——选自《战国策》(有删减)
【注】:①与国:同盟国。与:结交,亲附。②说:劝说。③约车:备车。④乘:读
shèng,古时一车四马叫“乘”,泛指兵车。⑤窃:私下、私自。⑥筹策:谋划,谋算。⑦喟然:叹息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寡人反取病焉(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___________)
(3)遽发兵(___________)
(4)乃引兵而去(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
【小题3】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唐雎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