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小题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是状语后置句 |
B.“募民能徙置北门者”是定语后置句 |
C.“民怪之”一句中“怪”是使动用法,认为……奇怪。 |
D.“太子,君嗣也”是判断句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小题3】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