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苻融断案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译文: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让他们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贼于是服罪。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为冀州牧/以牒为械B.莫知其孰是/孰视之
C.可二人并走/几欲先走D.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择其善者而从之
【小题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老 姥 于 路 遇 劫 喝 贼 路 人 为 逐 擒 之 贼 反 诬 路 人。
【小题3】苻融断案采用的方法对你有何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7 09:0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