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一直备受人类关注,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①海洋能吸收二氧化碳,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焚烧秸秆 B.利用太阳能、风能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2)小明同学利用装修后剩下的大理石碎片进行相关实验,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方法有多种,下列方法和现象能说明该装置不漏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填空)。
A.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下端形成液封,继续加水一段时间,长颈漏斗内形成稳定的水柱;
B.先向长颈漏斗中注水使下端形成液封,在右侧导管口连接注射器,用力拉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
C.先向长颈漏斗中注水使下端形成液封,在右侧导管口连接注射器,用力推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D.将导管浸入水中,双手捂住锥形瓶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没有气泡;
②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将A装置换成B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③图E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其中底部刺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白醋,它相当于上图中的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④若用右图D装置收集CO
2,应将A装置的导管与D装置的导管________(选填“a”或“b”)相连接。检验该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⑤D装置还可以用于检验气体:如检验某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瓶中预先装入_________,然后将气体从________(填a或b)通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三个实验。

①小明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见装置I),并轻轻振荡试管。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所示,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应选用________装置(填字母序号)效果更好,该实验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③验证CO
2能否与NaOH、Ca(OH)
2反应。
a.关闭K
1 , 打开K
2 , 缓缓通入600mL CO
2 , L、M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
b.打开K
1 , 打开K
2 , 继续通入CO
2 , M容器中出现浑浊。
根据上述现象,可推断CO
2_____ (填字母序号)
A.一定能与NaOH反应 B.可能与NaOH反应
C.一定能与Ca(OH)
2反应 D.可能与Ca(OH)
2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