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
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
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
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
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节选自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小题1】下列句中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再啮(啮: 咬) |
B.后乡人益巧设诡计(益:更加) |
C.求之下流,固颠(颠:颠倒) |
D.阴布大网(阴:阴天)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之伺察 |
B.至石之半 人固有之 |
C.果得于数里外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D.以中雁奴之欲 不敢出一言以复 |
【小题3】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甲)文老河兵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他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最终结论是“石必倒掷坎穴中”。 |
B.(甲)文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
C.(乙)文写到乡人为了捕捉群雁,晚上拿着牵网的麻绳藏在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他们就在洞外点火。 |
D.(乙)文寓理于事,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