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貳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捡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盒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③,宦官④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⑤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利:以此为利,贪图。③宦官家:做官的人家。④宦官:官吏的通称。⑤俟(sì):等待。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劝令留金也(担心)B.遂以还之(于是)
C.又尝教书于宦官家(曾经)D.去数年,绝无音信(距离)
【小题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畏斋曰捡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盒乎
A.畏斋日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B.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C.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D.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小题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畏斋曾经夜晚拾到贰佰多两银子,后来归还失主,并得到一些报酬。
B.何畏斋托官员侄子将寄存于他那里多年的银子归还给那个当年有事入京的官员。
C.本文通过两件事来表现了何畏斋拾金不昧,为人诚信的优秀品质。
D.何畏斋的“穷”,更加反衬了他在金钱面前毫不动心的高尚品质。
【小题4】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⑵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2 06:1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