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愚公移山》(节选)
(乙)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同“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三代(夏、商、周)不同礼而王,五伯(霸)不同法而霸。知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
惩山北之塞 ( ) ②杂然相
许 ( )
③贤者
更礼,不肖者拘焉 ( ) ④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 (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而戍收者固十六七 |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
D.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同是面临一个中大的决策,愚公和商鞅所处的环境有何不同?
(2)愚公和商鞅身上表现出了怎样共同的性格特征?他们各自还有什么独特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所选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