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回顾)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___(填化学式),拉瓦锡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
(实验重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科学家们探究的过程,
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了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
实验1:水的通电分解实验

(1)如图1所示,接通电源,看到了两电极上开始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
(2)关闭电源,分别打开活塞a和b,用燃着的木条在两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看到的现象a___,证明该气体为___;b___,证明该气体为___。
实验2:“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和图2所示常用仪器:
(1)利用下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___(填序号),药品是___,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
(2)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易燃空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顺利完成上述实验。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7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易燃空气”体积分数(%)
| 90
| 80
| 70
| 50
| 20
| 10
| 5
|
空气体积分数(%)
| 10
| 20
| 30
| 50
| 80
| 90
| 95
|
点燃现象
| 安静 燃烧
| 安静 燃烧
| 弱的 爆鸣声
| 强的 爆鸣声
| 强的 爆鸣声
| 弱的 爆鸣声
| 不燃烧 不爆鸣
|
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所以我们在点燃“易燃空气”之前必须要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