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0.5mol/L FeCl
3溶液(pH=1)与不同金属反应时的多样性的原因。 (各组实验中:所用FeCl
3溶液体积相同;金属过量;静置、不振荡)
实验
| 金属
| 现象及产物检验
|
I
| 镁条
| 立即产生大量气体;金属表面变黑,该黑色固体能被磁铁吸引;液体颜色由棕黄色逐渐变为红褐色;片刻后气泡减少;金属表面覆盖有红褐色沉淀,此时取反应后的液体,滴加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
II
| 铜粉
| 无气体产生;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
(1)根据实验I的现象,推测红褐色液体为胶体,并用光束照射该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到_________得以证实。
(2)已知Fe和Fe
3O
4均能被磁铁吸引。
①为了确定黑色固体的成分是否含有Fe和Fe
3O
4,重复实验I,及时取少量镁条表面生成的黑色粉末,洗净后进行实验如下:

该实验说明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结合现象写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
②除上述结论外,分析实验I的现象,可知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一定还有_________。
(3)实验Ⅰ、Ⅱ现象的差异,与Fe
3+、Mg
2+、Fe
2+、H
+、Cu
2+的氧化性强弱有关,其顺序是Mg
2+<Fe
2+<_________。
(4)继续研究0.5mol/L FeCl
3溶液(pH=1)与Fe的反应。
实验
| 金属
| 现象及产物检验
|
Ⅲ
| 铁粉
| 持续产生少量气体;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底部有红褐色沉淀,经检验,溶液pH=4;含有Fe2+,无Fe3+。
|
Ⅳ
| 铁丝
| 无明显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浅绿色,经检验,溶液 pH=2,含有Fe2+和Fe3+;Fe3+被还原的量多于实验Ⅲ。
|
①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H
+在溶液中的移动速率远大于Fe
3+。结合实验I、Ⅱ,由反应中金属表面离子浓度的变化,推测实验III、IV现象差异的原因: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