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
许之否乎?”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好贾谊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
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
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
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
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
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注释): 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e):分裂 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
【小题1】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
以故文多不工”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B.以刀劈狼首 | C.公亦以此自矜 | D.屠惧,投以骨 |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苏轼是眉山人,十岁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最终定他第一。 |
C.苏轼的制策写的很好,从宋初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 |
D.苏轼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欧阳修赞叹“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母
许之否乎
(2)
比冠,博通经史
(3)
但置第二
(4)修
语梅圣俞曰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