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或稀盐酸与

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中和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实验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稀硫酸与

溶液混合前后的pH变化(20℃)图像

该实验的试剂滴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结论:稀硫酸与

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并且___________过量。
反思:上述方案的设计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要确认稀硫酸与

溶液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还需要增补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为了获取稀盐酸与

溶液也能发生中和反应的证据,实施了以下方案:
学生探究
|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①
| 
|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
|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放出热量的中和反应
|
方案②
|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温度计示数上升;混合后溶液的 ,玻璃片上有白色固体从溶液中析出
|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生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的中和反应
|
方案③
| 
| 出现白色沉淀
|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
|
请你评价上述三组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方案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②: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③:_______________。
(3)拓展: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盐酸36.5g,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 20%的

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烧杯编号
| A
| B
| C
| D
| E
|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5%
| 10%
| 15%
| 20%
| 25%
|
反应后溶液温度/℃
| 24℃
| 34℃
| 46℃
| 54℃
| 54℃
|
实验结论: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是__________。
(4)应用:简述中和反应在生活或生产中的一项应用___________。